闻招寇

绿林煽馀习,无乃国计左。

诲盗爵秩崇,纳叛金缯夥。

戢奸在斧钺,赏诱讵云可。

萌芽缓诛锄,猖披费结裹。

战多数招安,奚用腰箭笴。

悍兵昔已然,黠将近亦颇。

昌言假报国,涅面刺投火。

豺狼奋哮噬,蜂虿利掀簸。

横行入通邑,焚掠穷委琐。

况闻南陵寇,执事初意惰。

出没势已张,剪灭计未果。

宣城俯百里,千室尽奔亸。

王事吾有程,马头戴印颗。

叱驭疾其驱,语言纷炙輠。

何当说罴貅,一洗根本祸。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鉴赏

这首诗《闻招寇》由宋代诗人沈与求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乱世中社会秩序的崩坏与国家治理的困境。

首句“绿林煽馀习”,以“绿林”象征隐匿的盗贼,暗示乱世中旧习难改,盗贼活动猖獗。接着“无乃国计左”一句,指出这种现象对国家治理构成了严重挑战。接下来的几句“诲盗爵秩崇,纳叛金缯夥”,揭示了问题的根源在于对盗贼的姑息和纵容,他们不仅得到高官厚禄,还接纳叛逆者,获取丰厚财物。

“戢奸在斧钺,赏诱讵云可”表达了作者对于如何应对盗贼问题的思考,认为应严惩奸恶,而非以赏赐诱导。然而,“萌芽缓诛锄,猖披费结裹”则反映出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即对问题的处理往往过于迟缓,导致局面难以控制。

“战多数招安,奚用腰箭笴”进一步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即单纯的武力征服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而应寻求更有效的策略。随后的几句“悍兵昔已然,黠将近亦颇”,强调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以及当前形势的复杂性。

“昌言假报国,涅面刺投火”描绘了某些人为了所谓的“报国”而采取极端手段,不惜牺牲自己,甚至自残以示忠诚。然而,“豺狼奋哮噬,蜂虿利掀簸”则形象地比喻了这些行为最终带来的恶果,如同凶猛的野兽和毒虫,不仅伤害他人,也破坏了社会秩序。

“横行入通邑,焚掠穷委琐”描述了盗贼肆虐的情景,他们在城市中横冲直撞,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最后,“况闻南陵寇,执事初意惰。出没势已张,剪灭计未果”指出在南陵地区,盗贼活动已经形成规模,而当局的应对却显得无力,计划未能有效实施。

“宣城俯百里,千室尽奔亸”描绘了宣城地区的混乱景象,成千上万的家庭因盗贼侵扰而陷入恐慌。面对“王事吾有程,马头戴印颗”的紧迫任务,诗人呼吁行动起来,迅速解决根本问题,清除祸患。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宋代社会动荡时期,国家治理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诗人对于如何应对盗贼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强烈呼吁。

收录诗词(316)

沈与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宁国道中

山石荦确行路难,山风萧萧吹早寒。

十步九歇仆马瘁,兔蹊鸟道穷跻攀。

崖谷空笼瀑泉走,碎玉零乱飞前滩。

石堤捍水几百级,落处疑有蛟龙盘。

两山之间开畎亩,石罅著锄那得宽。

前村后村烟火冷,土墙茅盖常掩关。

我行不知记近远,官游岁晚良自叹。

岂如家家一饱外,鸡豚社酒相追欢。

那知亦有简书畏,里胥剥啄惊衰颜。

形式: 古风

夜宿千秋岭下田家

阴壑来悲风,薄莫吹急雨。

冥冥揽寒色,咫尺暗山路。

茅檐两三家,曲涧萦竹坞。

停车且问讯,欲止此何许。

老翁行步弱,扶杖倚门户。

问我官何忙,野宿今无所。

向夜号狐狸,深林啸豺虎。

甘心在择肉,闯首辄凭怒。

驾言往何之,一榻翁敢拒。

延我傍中堂,慇勤慰良苦。

解衣土锉旁,支枕憩行旅。

昏然饱安眼,境寂绝猜怖。

鸡声报明发,征车犯寒去。

呼灯别老翁,鼻息方栩栩。

形式: 古风

溪上见梅

晴溪涨渌如阴苔,晴山插影相低回。

画船叠鼓顺流下,波光浩荡征帆开。

滩萦岸缭柂牙转,水石相激如奔雷。

须臾已复过绝壁,归路渐近严陵台。

山重溪复境弥迥,暗香忽自空中来。

日斜正见丛棘外,炯炯疏片飘寒梅。

槎牙一种独愁绝,含情不语明岩隈。

凌波疑是水仙出,缟衣素质行徘徊。

下窥清浅一笑粲,坐使凡卉俱尘埃。

山谷之儒已臞甚,龟肠鹤骨世所咍。

相逢顿觉百忧释,不嫁春风谁与媒。

舟行易远空回首,角声吹梦心悠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次韵张仲宗感事

诸侯救周衰,能事存笔削。

后学竞专门,肤引迷注脚。

宁知惧贼乱,诛意未为虐。

上皇志包荒,大度示恢廓。

误堕虏计中,九庙施箭凿。

将臣拥彊兵,首鼠事前却。

专雄怀顾望,散党失归着。

坐令两宫车,北辕狩沙漠。

天王绍绝统,愤此国势弱。

尝胆复大雠,此意良不薄。

向来督真奸,国典犹阔略。

群公争护前,循习久弥确。

黄屋泛沧溟,黔首寄矰缴。

世无管夷吾,老眼双泪阁。

何当诛赏行,浩叹成嗢噱。

曜灵还中天,冰雪自销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