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月

天有月兮地有松,可堪松月趣无穷。

松生金粉月生兔,月抱明珠松化龙。

月照长空松挂衲,松回禅定月当空。

老僧笑指松头月,松月何妨一处供。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以“松”与“月”为主题,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之美。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松与月赋予了生命与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

首句“天有月兮地有松”,开篇即点出主题,天上的月亮与地上的松树并存,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接着,“可堪松月趣无穷”,表达了对这种自然景象的喜爱与赞美,暗示了其中蕴含的无尽趣味。

“松生金粉月生兔,月抱明珠松化龙”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松树与月亮之间的互动。松树仿佛披上了金色的光辉,月亮则孕育着兔子的形象,而月亮又似乎拥抱着一颗明珠,使松树化身为龙。这些奇特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创造力。

“月照长空松挂衲,松回禅定月当空”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境。月光照耀着广阔的天空,松树仿佛在悬挂着僧人的袈裟,象征着宁静与超脱。同时,松树也仿佛进入了禅定的状态,与月光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最后,“老僧笑指松头月,松月何妨一处供”以老僧的视角,点明了松与月之间和谐共存的关系。老僧的微笑,不仅是对眼前美景的欣赏,也是对自然万物间和谐共生的赞叹。这句诗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对宇宙和谐秩序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松与月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和对宇宙和谐秩序的追求。

收录诗词(86)

明本(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朝僧人。俗姓孙,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 号:中峰
  • 籍贯:钱塘(今杭州)
  • 生卒年:1263—1323

相关古诗词

冻云四合雪漫漫,谁解当机作水看。

只为眼中花未瞥,启窗犹看玉琅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田歌

村南村北春水鸣,村村布谷催春耕。

手捧饭盂向天祝,明日插秧还我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林塘庵

学得閒来便得閒,好山好水任盘桓。

林塘庵外湖山景,堪与杭州一样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拟寒山子诗六首(其一)

昨日东家死,西家赙冥财。

今朝西家死,东家陈奠杯。

东东复西西,轮环哭哀哀。

不知本真性,冥漠登泉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