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寄陈谠言

岩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

北风何萧萧,兹夕露为霜。

感激未能寐,中宵时慨慷。

黄虫初悲鸣,玄鸟去我梁。

独卧时易晚,离群情更伤。

思君若不及,鸿雁今南翔。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山岩间的寒冷来得早,众多山上的树木已经变黄。
北风吹得多么凄凉,这个夜晚露水凝结成霜。
心中充满感激难以入睡,半夜时分感慨激昂。
秋虫开始悲伤地啼叫,燕子也离开了我的屋梁。
独自躺着天色易晚,离开群体更感悲伤。
如果我对你的思念赶不上,大雁如今正向南飞翔。

注释

岩间:山岩之中。
寒事:寒冷的季节。
众山:众多的山。
木已黄:树木已经变黄,指秋天景象。
北风:从北方吹来的风。
何萧萧:多么凄凉的声音。
兹夕:这个夜晚。
露为霜:露水因为寒冷而凝结成霜。
感激:内心充满感激或其他强烈情绪,这里可能指因景生情。
未能寐:不能入睡。
中宵:半夜。
时慨慷:时常有慷慨激昂的情绪。
黄虫:指秋天的昆虫,因其叫声而得名。
初悲鸣:开始发出悲伤的叫声。
玄鸟:古代常指燕子,这里也是。
去我梁:离开我的房梁,表示离开家园。
独卧:独自躺着。
时易晚:时间容易变得很晚,感觉夜晚漫长。
离群:离开群体,这里指孤独。
情更伤:情感上更加悲伤。
思君:思念你。
若不及:如果赶不上,比喻无法传达的思念。
鸿雁:大雁,常用来象征书信或远行。
今南翔:现在正向南方飞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景象和诗人孤独、思念之情。开篇“岩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迅速勾勒出秋天的萧瑟气氛,山林中的树木已经变黄,显得分外寂寞。紧接着,“北风何萧萧,兹夕露为霜”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寒冷和凄清,北风呼啸而过,将晚上的露水都结成了霜。

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入睡,心情也随之变得沉重,“感激未能寐,中宵时慨慷”。这里的“感激”指的是内心的忧伤和不平,而“慨慷”则是形容深夜中的寂寞与思念。诗人进一步写道:“黄虫初悲鸣,玄鸟去我梁”,在秋天,昆虫开始发出悲凉的鸣叫声,黑色的鸟儿也离开了诗人的屋梁,这些细节都加深了诗中的凄凉之感。

“独卧时易晚,离群情更伤”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的寂寞和离群索居的哀愁。最后,“思君若不及,鸿雁今南翔”,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如同难以企及的鸿鹄之飞,而现在正是大雁南迁的季节,这更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亲人的思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

收录诗词(198)

王昌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字:少伯
  •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 生卒年:698— 756

相关古诗词

秋兴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脩木。

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赵十四兄见访

客来舒长簟,开閤延清风。

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

晚来常读易,顷者欲还嵩。

世事何须道,黄精且养蒙。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忽忆鲈鱼鲙,扁舟往江东。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送十五舅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送万大归长沙

桂阳秋水长沙县,楚竹离声为君变。

青山隐隐孤舟微,白鹤双飞忽相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