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望秋答殷博士诗

白露掩江皋,青满平地芜。

长夜亦何际,衔思久踟蹰。

企余重兰贝,清才富金瑜。

独艳始东山,擅丽终西都。

云精无永滞,水碧岂雁濡。

属我兹景半,赏尔若光初。

折麻异离群,纫蕙非索居。

频赠既雅歌,还怀谅短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江淹的《郊外望秋答殷博士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江淹以其婉约顿挫的笔法和深沉的情感著称,特别擅长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哀愁。

首句“白露掩江皋,青满平地芜”描绘出一幅秋天的景象:早晨的露水像薄纱一样覆盖在江边的小丘上,远处则是一片青色的野草铺满了广阔的大地。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伤的情绪。

接着,“长夜亦何际,衔思久踟蹰”表达了诗人在漫长的夜晚中,心头萦绕着难以排解的忧虑和思念。这里“衔思”二字特别传神,通过咀嚼、反复思考来形容内心的苦楚。

下面的“企余重兰贝,清才富金瑜”则是对诗人自己文采飞扬、才华横溢的一种自我肯定。兰贝和金瑜都是古代珍贵的物品,比喻高洁的品格和丰富的文学才能。

“独艳始东山,擅丽终西都”表明诗人希望自己的文采能够像秋天的花朵一样,在东山盛开直至西都,不仅在某个特定区域内展现,也象征着他对自己文学成就的期望——跨越时间和空间。

“云精无永滞,水碧岂雁濡”一句,则是诗人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里的“云精”指的是高洁的云,“水碧”则形容清澈见底的河流,而“雁濡”则是天边飞过的大雁留下的湿痕。这几句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纯净、高远事物的向往。

“属我兹景半,赏尔若光初”一句,诗人将这种美好与自己联系起来,将这份美丽视作自己的财富,而那份美好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是那样明媚动人。

“折麻异离群,纫蕙非索居”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思念和对共同生活片段的怀恋。这里的“折麻”和“纫蕙”都是古代编织工具,比喻着与朋友们在一起时的情谊深厚。

最后,“频赠既雅歌,還怀谅短书”则是诗人回忆起曾经与友人共同创作的美好诗篇,以及彼此交换过的简短书信。这里,“频赠”指的是频繁地送出自己的作品,而“还怀”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秋天景物的深刻感受,以及他内心世界中的孤独、思念与自我肯定。

收录诗词(134)

江淹(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字:文通
  • 籍贯: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 生卒年:444—505

相关古诗词

采石上菖蒲诗

瑶琴久芜没,金镜废不看。

不见空闺里,纵横愁思端。

缓步遵汀渚,扬枻泛春澜。

电至烟流绮,水绿桂涵丹。

凭酒竟未悦,半景方自叹。

每为忧见及,杜若讵能宽。

冀采石上草,得以驻馀颜。

赤鲤傥可乘,云雾不复还。

形式: 古风

采菱曲

秋日心容与,涉水望碧莲。

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

参差万叶下,泛漾百流前。

高彩隘通壑,香氛丽广川。

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

乘鼋非逐俗,驾鲤乃怀仙。

众美信如此,无恨在清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奏宣列之乐歌舞

殷崇配天,周尊明祀。瑞合汾阴,庆同泰畤。

青幕云舒,丹殿霞起。二曜惟新,五精告始。

于以享之,景福是履。

形式: 四言诗 押[纸]韵

牲出入歌

祝详史具,礼备乐荐。有牲在陈,有鼓在县。

腾烛象星,奔水类电。郊燎夙戒,駜彼乘駽。

以伺质明,以伫神宴。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