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竹杖

君不见潇湘烟雨林,上有湘妃双泪痕。

苍梧山高湘水深,风波万古愁人心。

又不见嶰谷雌雄管,伶伦吹之宫徵乱。

洞庭帝乐久不陈,月冷江空谁是伴。

岂若君生沧海西,托根石上不蟠泥。

下临千仞鼋鼍窟,上有五色凤凰栖。

良工一见嗟奇绝,裁成剥尽青虬血。

影将明月成三人,瘦比苍藤还九节。

手中随处任提携,江南江北疾如飞。

比日与君为倚仗,宁愁世路有岖崎。

丝都观里看花客,相伴朝天游紫陌。

前身原是葛陂龙,变化时防风雨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桃竹杖》由明代诗人许炯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桃竹杖的独特魅力与寓意。

诗中首先以“君不见”引出对潇湘烟雨、苍梧山、湘妃泪痕以及洞庭湖的自然景观的联想,营造了一种悲凉而深远的意境。接着,诗人巧妙地将桃竹杖与嶰谷雌雄管、伶伦吹奏的宫徵音乐相联系,进一步丰富了桃竹杖的象征意义,暗示其蕴含着古老文化的韵味和神秘力量。

随后,诗人通过“岂若”转折,将视角转向桃竹杖的主人——一位生于沧海之西、根植于石上、不屈于泥泞的自由之士。这一形象不仅体现了桃竹杖的坚韧与独立,也暗喻了诗人的理想人格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接下来,诗人详细描绘了桃竹杖的制作工艺与美学价值,强调其“奇绝”的特点,以及与明月、苍藤的和谐共生,展现出桃竹杖的自然之美与内在精神的统一。最后,诗人以“丝都观里看花客,相伴朝天游紫陌”描绘了桃竹杖作为伴侣陪伴主人游历天下的场景,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理想之物的象征意义。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不仅赞美了桃竹杖的外在美与内在价值,更寄托了诗人对于自由、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10)

许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夜宿沙洲

明月照寒塘,凉飙动疏竹。

汀苇雁相呼,沙洲人独宿。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屋]韵

舟中书所见

黄叶隐溪桥,归云拥高树。

为问荡舟人,苍烟是何处。

形式: 五言绝句

题杨氏隐居

焚香云满窗,坐啸风生竹。

惟有青溪人,时来访幽独。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屋]韵

毛延寿

范蠡倾吴国,奇计进西施。

惜哉攻心策,不遇越王时。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