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昭君曲》由明代诗人张恺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昭君出塞的历史情境与情感波澜。诗中以“出关筚篥更频催”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昭君离开汉宫时,边关风笛声声催促的场景,渲染了一种离别与不舍的氛围。接着,“陇水千年去不来”,陇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长河,昭君的离去仿佛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了一道不可逆转的痕迹,强调了她命运的悲剧性。
“若作从军一荡子,犹能生向玉门回。”这两句则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同情与感慨。如果昭君像普通的从军将士一样,或许还能在战斗中找到归家之路,暗示了她作为女性,被命运安排在了一个无法自主选择的境地。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深刻揭示了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情感与命运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深切的人文关怀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