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馀皇

城濮之兆报在泌,会稽已作姑苏地。

或思或纵势则悬,后事之师宜可记。

昔年东渡主伐谋,严部高垒穷措置。

情见势绌不战屈,转以持重腾清议。

铁船横海不敢忘,明耻教战陈六事。

军储四百饷南北,并力无功感尽瘁。

宋人告急譬鞭长,白面书生臣请试。

欲矫因循病卤莽,易箦谏书今在笥。

蓄艾遗言动九重,因以为功宜可嗣。

谁知一举罢珠崖,东败造舟无噍类。

行人之利致连樯,将作大匠成虚位。

子弟山河尽国殇,帅也不才以师弃。

即今淮楚尚冰炭,公卿有党终儿戏。

水犀谁与张吾军,馀皇未还晨不寐。

州来在吴犹在楚,寝苫勿忘告军吏。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沈瑜庆所作的《哀馀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首句“城濮之兆报在泌,会稽已作姑苏地”暗指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历史,暗示了国家版图的变迁。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对比,描绘了古代将领的智谋与决策,如东渡主的深思熟虑与持重,以及其在军事上的准备和教训。

然而,诗中也揭示了失败的教训,如“铁船横海不敢忘,明耻教战陈六事”,但最终“一举罢珠崖,东败造舟无噍类”,反映了决策的失误导致惨痛的后果。诗人批评了朝廷的因循守旧和轻率,以及官员们的无能,“公卿有党终儿戏”。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担忧,“即今淮楚尚冰炭”,呼吁要有能力建设强大的军队,“水犀谁与张吾军”,并提醒军吏们不忘过去的教训,保持警惕。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收录诗词(38)

沈瑜庆(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雪后过滁州朱虎臣大令邀看丰乐亭醉翁亭并拓碑见赠

昔人四十便称翁,今我早衰将毋同。

我来作客翁作主,惭无健笔追宗工。

文章偶然作游戏,宾客可欺宁儿童。

如何一代论风雅,门生乃尔相推崇。

故人途遇朱公叔,邀我来看西南峰。

丰碑屹立恣摹拓,老梅媚妩藏深丛。

群山奔赴雪初霁,涧泉一夜添清潨。

亭前置酒当日暮,山僧秉烛头如蓬。

诗人循吏自有在,盛名饮啄皆为功。

官长今无醉翁醉,岁事不见丰乐丰。

时晴仆夫促更发,盐官行李殊匆匆。

形式: 古风

答冯梦华太守次冯庵原韵

天道宁教裨灶知,忧时未用苦吟诗。

一官江海归何日,满目流亡念在兹。

竹木劳人怜我拙,斗钟为德恐君疲。

长堤障水无穷利,远迹涂山问导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大沽舟中闻友人谈都下近事(其一)

事亦有至难,百为无一可。

千钧系一发,狂澜欲转柁。

濯濯少年锐,侧眼自颐朵。

出门占同人,立谈侈负荷。

江湖望南斗,中夜重起坐。

之子亦可念,世路殊测叵。

痴儿已见几,谓迟恐不果。

我倦答痴儿,月固不胜火。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大沽舟中闻友人谈都下近事(其二)

灵苗与毒草,辨别几微间。

可怜采药人,荷锄入名山。

众中野狐禅,说法亦点顽。

白日真飞升,何须论九还。

群生无主宰,天实假神奸。

我独念王子,仙骨非等閒。

速化尔何心,辛苦方跻攀。

既茹不可吐,哽喉难驻颜。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