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道中作(其三)

原上累累古冢高,昔时意气尽贤豪。

断碑名姓已磨灭,永日东风吹野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翻译

山坡上堆满了古老的坟墓,昔日的英雄豪杰已经不在。
那些刻有名字的断裂石碑,痕迹模糊不清,只有永恒的东风在吹拂着田野里的野草。

注释

原:累累。
古冢:古代的坟墓。
昔时:过去。
意气:志向和气概。
贤豪:贤能的豪杰。
断碑:残破的石碑。
磨灭:磨损消失。
永日:整日,长久。
东风:东方吹来的风,象征时间的流逝。
野蒿:野生的蒿草。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番荒凉古冢之景,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事迹的怀念与感慨。首句“原上累累古冢高”直接勾勒出一片连绵起伏的古墓群落,给人以时间的沉重感和空间的辽阔感。

接着,“昔时意气尽贤豪”一句,则是诗人对那些已逝世的英雄豪杰之情感的抒发。昔时,指的是过去的时代;意气,代表着英雄们的壮志豪情;而“尽贤豪”,则是说这些英雄豪杰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第三句“断碑名姓已磨灭”更进一步地描绘了时间对物质遗迹的侵蚀。断碑,即残缺不全的石碑;名姓,指的是刻在碑上的名字和姓氏;而“已磨灭”,则是说这些曾经记录历史的文字,现在都已经被岁月风化得模糊不清。

最后一句“永日东风吹野蒿”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永日,可能指的是长久的太阳;东风,则是春天的风;而“吹野蒿”,则是在说这和煦的春风轻轻地吹拂着野地里生长的小草和杂木。

整首诗通过对古冢、断碑的描写,以及自然景象的渲染,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历史的无限感慨。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英雄辈出的感伤之情。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河北道中作(其二)

河势东回今几年,浓阴满目尽桑田。

川原变化无终极,一气不为常寂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河北道中作(其一)

绿柳阴中白浪花,河边日日暗风沙。

解鞍纵马悄无事,隐几看书随处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河边晚望

高浪崩奔捲白沙,悠悠极望入天涯。

谁能脱落尘中意,乘兴东游坐石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河桥春别

河桥春尽送君归,又惜无欢度此时。

乱花满眼遮人望,不见行尘空酒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