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梅四首(其三)

玄冬阳已复,仙葩缀疏星。

隔浦映碧竹,随风堕寒灯。

我来刈薪蒸,弛檐南山陉。

攀茎嗅清馥,撷英嚼芳馨。

樛结灌木丛,颜色无光荧。

彷徨未忍弃,洗濯归林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里梅花盛开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在冬日的美丽与独特魅力。首句“玄冬阳已复”点明了时间背景——冬天,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暗示着生机即将复苏。接着,“仙葩缀疏星”将梅花比作仙界的花朵,点缀在稀疏的星辰之间,赋予了梅花超凡脱俗之感。

“隔浦映碧竹,随风堕寒灯”两句,运用了对比和动态描写,将梅花与碧绿的竹子、寒冷的灯光相结合,既展现了梅花的独立与坚韧,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美的氛围。诗人通过“隔浦”、“随风”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梅花在水边、在风中摇曳的姿态。

“我来刈薪蒸,弛檐南山陉”则转为诗人的行动描写,他来到山间,准备采集柴火,却因被梅花的美丽所吸引,暂时放下了手中的活计。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攀茎嗅清馥,撷英嚼芳馨”表现了诗人亲自体验梅花之美的过程,通过嗅闻花香、品尝花蕊,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梅花的独特香气与口感,这种直接的感官体验加深了他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

“樛结灌木丛,颜色无光荧”描述了梅花生长于灌木丛中的情景,虽然环境并不显眼,但梅花依然绽放着自己的光彩,不因环境而改变其本质之美。

最后,“彷徨未忍弃,洗濯归林亭”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不舍之情,他想要将这份美好带回家中,通过“洗濯”一词,不仅指清洁,也暗含了净化心灵之意,最终将这份自然之美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冬日的美丽与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与追求。

收录诗词(258)

马祖常(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回族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 字:伯庸
  • 籍贯:元代色目
  • 生卒年:1279~1338

相关古诗词

移梅四首(其四)

植尔当庭隅,岂复资鼎味。

迁尔自谷中,岂复相妩媚。

冽冽玄冥候,众植各浮脆。

高标自凌寒,孤尚独冠岁。

么禽何处来,飞下双羽翠。

形式: 古风

初日二首(其一)

初日照我树,我树日华滋。

檀栾绿阴合,四顾无曲枝。

盛暑炽烦歊,其中有凉飔。

成林荫千亩,栖息任所宜。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初日二首(其二)

初日照我书,我书在东牖。

赫矣先圣言,天地相永久。

秦火虽燎原,其灰为世寿。

人文待兹成,老死学敢后。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史馆閒题二首(其一)

骑马到画省,冠佩趋几筵。

岂但文字美,所乐长官贤。

京国足府寺,金谷相百千。

飞书日杂遝,奔命惧不先。

肃肃馆阁严,操瓢绩简编。

上有日月光,下有草木妍。

森罗大象列,俟此言语宣。

蹇予昧儒学,群髦辱官联。

遭逢赖明世,益喜身悠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