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至新安杂感(其一)

旧地重过思不禁,匆匆人事感消沉。

昔游城郭都如梦,胜句溪山待更寻。

林鸟尚窥前度客,岭云能识再来心。

黄须老子应无恙,可许谈诗坐漏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重至新安杂感(其一)》。黄景仁以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描绘了自己再次回到旧地时的复杂心情。

首联“旧地重过思不禁,匆匆人事感消沉”,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重返故地,内心涌起难以抑制的思绪,对过往匆匆流逝的人事感到深深的感慨与沉思。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旧地”与“新安”、“思不禁”与“感消沉”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颔联“昔游城郭都如梦,胜句溪山待更寻”,进一步深化情感。诗人回忆起往日游览城郭的场景,仿佛一切都化为了梦境,充满了虚幻与不可捉摸。同时,他期待着在新的行程中再次发现美景佳句,寻找心灵的慰藉。这一联通过“如梦”与“待更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探索的渴望。

颈联“林鸟尚窥前度客,岭云能识再来心”,诗人以自然界的景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林中的鸟儿似乎还在注视着曾经来访的客人,岭上的云彩仿佛能辨识出诗人再次归来的心意。这一联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尾联“黄须老子应无恙,可许谈诗坐漏深”,诗人以“黄须老子”自比,暗示自己虽年华已逝,但依然保持着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他希望与友人深入交谈,探讨诗歌,直至深夜。这一联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自己艺术追求的执着表达。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往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的憧憬;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珍惜。黄景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织,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重至新安杂感(其二)

六六青峰卷幔收,当时因病滞冥搜。

山灵重与开生面,疟鬼何能阻再游。

旧物尚馀双蜡屐,此身无恙一扁舟。

祇愁明日丹台访,相见轩皇也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重至新安杂感(其三)

司马清狂宾从贤,一时文宴极流连。

新符已绾鄱阳守,旧馆谁开北海筵。

到日仍看訚似市,个中会坐夜如年。

楼台易主人非昔,燕子生涯绝可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重至新安杂感(其四)

五载营巢苦未安,此心常似越梅酸。

渔樵旧侣犹相讯,猿鹤深盟忍遽寒。

见长僧雏能说法,自栽堤柳已垂栏。

依然著白随行路,渐有儿童冷眼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新安与洪稚存

昔卧碧溪月,日对天都云。

芳樽独倾倒,扼腕无夫君。

哀猿与落狖,一一悲离群。

转徙四五年,此间忽携手。

名山对故人,问我开怀否。

甫见藤萝花,今来荫溪路。

溪边一片石,我坐思君处。

相思亦云切,相见幸勿疏。

且有向平约,百年方及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