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景育弋阳尉官满入吴

天下之好事,不我则彼为。

何必独我出,然后为得时。

但恐才学短,讲论日以卑。

岂止身非贤,君民何所宜。

我虽无用处,连蹇于茅茨。

所幸眼未昏,英妙见于斯。

君学既不器,君才复不羁。

一尉已三年,东上不可迟。

国家仁德深,丕冒及四夷。

中间台阁尊,政事多皋夔。

拔茅果汇征,四夷易鞭笞。

薰兮方南风,听我歌此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送王景育弋阳尉官满入吴》。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王景育即将离任前往吴地的惜别之情,同时也对其才华和品德给予了高度评价。

诗中首先提到“天下之好事,不我则彼为”,表达了对王景育才能的肯定,认为他的才能不仅能够为自己所用,也能为他人所用。接着,“何必独我出,然后为得时”一句,强调了才能的普遍性和时间的重要性,并暗示了王景育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都能发挥其才能。

“但恐才学短,讲论日以卑”表达了对王景育才能可能受限的担忧,希望他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接下来的“岂止身非贤,君民何所宜”则是对王景育品德的赞美,认为他的优秀品质不仅适合自身,也适合治理百姓。

“我虽无用处,连蹇于茅茨。所幸眼未昏,英妙见于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平庸的自谦,同时对王景育才华的欣赏。最后,“君学既不器,君才复不羁。一尉已三年,东上不可迟”是对王景育学识和才能的进一步赞扬,同时也鼓励他继续前行,不要因为短暂的职位而停滞不前。

“国家仁德深,丕冒及四夷。中间台阁尊,政事多皋夔。拔茅果汇征,四夷易鞭笞”表达了对国家政策和治理的高度认可,以及对王景育未来在国家治理中的期待。最后,“薰兮方南风,听我歌此诗”以自然界的美好景象作为结尾,寓意着王景育的未来如同春风般充满希望与生机。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王景育个人才能和品德的赞美,以及对国家政策的肯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社会进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送子寿入吴改秩

昔也寿皇时,盖以战而守。

强敌难得志,和书驿使走。

持循四十年,罔敢为戎首。

世道倏升降,甲兵忽在手。

轻举将略疏,彼彊反归咎。

遂令北伐篇,小大皆灭口。

不惮累金缯,祇愿和好久。

庙算属仁贤,尊事贵黄耇。

祖宗缔创深,施泽等高厚。

朝班上青琐,忧国合细剖。

行行远家林,寒露湿芜柳。

无恶夸毗儿,无哂拓落叟。

何须莫吟诗,何须力饮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送舒同安监暂回上饶

秋入玉山静,羡君乘归轩。

晓凉红蓼渡,晚晴黄叶村。

儿女罗酒浆,欢呼争候门。

家人有真情,巷党无杂言。

岂不念别久,三年在真源。

幸从帝里回,有命须腾骞。

嬉游且卒岁,馀事不足论。

予方仰寸禄,日日思故园。

西湖虽云乐,而多车马喧。

形式: 古风

送昭武蔡倅

春阴生晓寒,涧空雨冥冥。

草迷侧径滑,车马谁肯经。

敲门有嘉客,故家驾屏星。

道旧相□□,百年之典刑。

昔我伯祖翁,忠惠与齐龄。

契不减欧阳,骤语人解听。

昭武六百石,便当归明廷。

至今弦歌地,玉水流馀馨。

君侯真不凡,山峙而渊渟。

盘盘龟曳尾,昂昂鹤梳翎。

东风吹眼明,倏然如酒醒。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送八歌归寓里

我觉日已老,梦寐思故山。

故山修竹多,春流正潺湲。

喜汝调官归,尚得年岁閒。

为我守坟墓,经理田舍间。

四时温饱外,寻幽可怡颜。

出入更择友,势利常怀奸。

因风频寄书,慰此双鬓斑。

潮横渔浦渡,水满龙山湾。

离眼望征棹,形滞心已还。

谁怜辇毂吏,青衫裹痴顽。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