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赵鼎所作,题为《将发泗上》。诗中描绘了诗人即将离开泗水流域时的复杂心情。首句“客里寻欢岂易谋”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寻找快乐实属不易的心情。接着,“牢歌谁与散幽忧”一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似乎在寻求音乐的慰藉来排解这份深藏的忧郁。
“可怜伧父双蓬鬓,长寄吴侬一叶舟”两句,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如同漂泊的伧父,头发蓬乱,长期寄居在吴地的一叶扁舟之上,生活动荡不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的孤独和流浪状态。
“陶令早知今日是,庾郎能赋此生愁”中,诗人借用了陶渊明和庾信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无奈。陶令即陶渊明,他早知今日的生活状态;庾郎即庾信,他的作品常表达对人生愁苦的感慨。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感受。
最后,“残年流荡归无处,兰芷潇潇江上秋”描绘了诗人晚年漂泊无依,只能在江边欣赏着萧瑟的秋风中飘落的兰花和芷草,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生命终结的哀叹。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命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