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江湖十载老仙翁,手拄枯藤剡水东。
玉笛数声秋月白,锦文万叠晓霞红。
云随杖屦无心出,海绕蓬壶有路通。
山岳明朝何处客,好随诗句寄飞鸿。
这首元代卢琦的《赠云峰道人》描绘了一位在江湖中漂泊了十年的老仙翁形象。他手持枯藤,行走在剡水之东,显得孤独而超然。夜晚,月色皎洁,他吹奏玉笛,笛声悠扬,与秋夜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拂晓时分,万叠锦文般的霞光映照山川,增添了诗意的色彩。
道人云游无心,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杖履所至,白云相随,蓬壶仙境似乎也与他所处之地相通。诗人想象明日山岳间,这位道人又将何去何从,只能期待他将心中的诗句寄托于飞鸿,传递给远方的朋友或知己。
整首诗通过写景和叙事,展现了道人的隐逸生活和诗人对他的深深敬仰,以及对友情的寄托,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不详
顺帝至正二年进士,授州录事,迁永春县尹,赈饥馑,止横敛,均赋役,讼息民安。十四年,农民军数万人来攻,被击退。改宁德县尹。历官漕司提举,以近臣荐,除知平阳州,未上卒。有《圭峰集》
驿路迢迢过建溪,回岩古木野禽啼。
征衫上马秋风早,荒店闻鸡晓月低。
新酒一番留客醉,寒花几树与人齐。
定知明日吟诗处,杨柳依稀水阁西。
杜宇岭上秋声悲,金峰寺前石径微。
乱山雨过晴岚滴,远树风来落叶飞。
稚子跨牛行野岸,诗人下马扣林扉。
白云片片东南去,故国鱼肥客未归。
二毛侵鬓见还惊,却向青山似有情。
客路风烟春事晚,邻窗灯火夜深明。
墙边桑柘家家雨,郭外松楸处处茔。
自笑行藏何太拙,谩将怀抱向君倾。
几度清游溪上亭,更于何处觅仙灵。
一庭花落黄金粟,千里山开绿玉屏。
人世可怜春又老,客乡相见眼偏青。
草堂久望高车过,日日柴扉不敢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