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其二)

几家桃李荐新鲜,艾叶榕枝处处悬。

黄茧裹绵装小虎,青蒲粘粽掇鸣蝉。

山翁趁午锄灵叶,野客题诗擘綵笺。

记得水仙宫畔里,龙船花外放龙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歌《端阳(其二)》描绘了端午节的风俗景象。首句“几家桃李荐新鲜”写的是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门前挂上新鲜的桃李,以示庆祝和祈福。接下来的“艾叶榕枝处处悬”则强调了艾叶和榕枝的悬挂,这是端午节驱邪避疫的传统习俗。

“黄茧裹绵装小虎”一句,黄茧可能指的是粽子的外皮,而“小虎”可能是粽子内包裹的甜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制作粽子的过程。接着,“青蒲粘粽掇鸣蝉”描述了人们采摘青蒲(菖蒲)包粽子,并且在其中加入蝉作为点缀,增添了节日的趣味。

“山翁趁午锄灵叶”写山间老翁利用午时的空闲时间,精心锄草以保护菖蒲,体现了农耕文化与节日习俗的结合。“野客题诗擘綵笺”则描绘了文人墨客在节日氛围中题诗作对,增添了一份雅趣。

最后两句“记得水仙宫畔里,龙船花外放龙船”,诗人回忆起往昔在水仙宫附近观看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龙船花盛开,龙舟比赛更是增添了节日的热烈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和人们的欢乐心情,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收录诗词(471)

陈肇兴(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播种

谁将粳秫糁东皋,乘屋才閒播谷劳。

双手抛来天雨粟,一犁翻起地生毛。

寒消稻陇呈春色,煖入油粇动土膏。

为报耕耘从此始,乘时莫惮辟蓬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分秧

春前春后雨初晴,十里风吹叱犊声。

不待鸣鸠终日唤,已看秧马带泥行。

连畴蔗叶笼烟碧,隔岸桐花映水明。

记得当年贤令尹,乐耕门外劝春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耕田

一番烟雨入新秧,翠毯平铺万垄长。

梅子黄时春草长,刺花白后野人忙。

扶苗几度锄非种,疾恶伊谁得不稂。

我笑望风迎大吏,何如植杖跪田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穫稻

骄阳似火稼如云,随穫随耕力最烦。

荷担人归黄檨圃,催租客到绿槐村。

耞声远逐蝉声乱,镰影遥连犊影昏。

自是瀛壖多乐土,畬田火米不须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