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铜陵野云县东小山有铁船因往观之果见其彷佛因题石上

青山滚滚如奔涛,铁船何处来停桡?

人间刳木宁有此,疑是仙人之所操。

仙人一去已千载,山头日日长风号。

船头出土尚彷佛,后冈有石云船稍。

我行过此费忖度,昔人用心无乃忉?

由来风波平地恶,纵有铁船还未牢。

秦鞭驱之未能动,傲力何所施其篙。

我欲乘之访蓬岛,雷师鼓舵虹为缫。

弱流万里不胜芥,复恐驾此成徒劳。

世路难行每如此,独立斜阳首重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奇特的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巧妙结合,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

首句“青山滚滚如奔涛”,以动态的比喻描绘出连绵起伏的山峦,仿佛波涛汹涌,赋予静态的山川以动感,引人入胜。接着,“铁船何处来停桡?”一句,将视线从山川转向水面,想象中有一艘铁铸的巨船在水面停泊,令人好奇其来历。诗人进一步发问:“人间刳木宁有此?”表达了对这非凡景象的惊讶与疑惑,暗示这并非寻常之物。

随后,诗人通过“仙人之所操”这一想象,将这铁船与神话中的仙人联系起来,增添了神秘色彩。“仙人一去已千载,山头日日长风号。”这两句描述了铁船的年代久远,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寂寥与荒凉感,同时也暗示了仙人离去后的孤独与寂寞。

“船头出土尚彷佛,后冈有石云船稍。”这两句具体描绘了铁船的形态,虽然历经千年,但仍能依稀辨认出其轮廓,甚至在山冈上找到了与之相关的石块,仿佛是铁船的一部分。这种细节描写,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感和画面感。

接下来,“我行过此费忖度,昔人用心无乃忉?”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奇异景象的思考,既是对前人匠心独运的赞叹,也是对自己能否理解其中深意的疑问。这种自我反思,体现了诗人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由来风波平地恶,纵有铁船还未牢。”这两句揭示了自然界中即使是最坚固的物体也可能遭受破坏,强调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不可预测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艰难的理解,以及对稳定与安全的渴望。

“秦鞭驱之未能动,傲力何所施其篙。”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铁船难以移动的坚固,同时也暗喻了面对困难时人的无力感和挫败感。

最后,“我欲乘之访蓬岛,雷师鼓舵虹为缫。”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借助这铁船前往传说中的蓬莱仙境的愿望,希望借助自然界的神力实现这一梦想。这种浪漫主义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弱流万里不胜芥,复恐驾此成徒劳。”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清醒认识,以及对实现梦想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担忧。

“世路难行每如此,独立斜阳首重搔。”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总结了人生的不易与复杂,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孤独与挣扎。同时,通过“独立斜阳首重搔”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了人在夕阳下独自思考、寻求出路的场景,充满了哲理意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等多方面主题的思考与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山僧

岩下萧然老病僧,曾求佛法礼南能。

论诗自许窥三昧,入圣无梯出小乘。

高阁松风飘夜磬,石床花雨落寒灯。

更深月出山窗曙,漱齿焚香诵《法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江上望九华山二首(其一)

当年一上化城峰,十日高眠雷雨中。

霁色晓开千嶂雪,涛声夜渡九江风。

此时隔水看图画,几岁缘云住桂丛?

却负洞仙蓬海约,玉函丹诀在崆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江上望九华山二首(其二)

穷探虽得尽幽奇,山势须从远望知。

几朵芙蓉开碧落,九天屏嶂列旌麾。

高同华岳应天忝,名亚匡庐却稍卑。

信是谪仙还具眼,九华题后竟难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观九华龙潭

飞流三百丈,澒洞秘灵湫。

峡坼开雷斧,天虚下月钩。

化形时试钵,吐气或成楼。

吾欲鞭龙起,为霖遍九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