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来已数月,弛担已渺茫。
犹喜灾患身,获登先生堂。
肃衣拜遗像,依然双颊光。
宛若侍坐侧,妙语发天藏。
厄穷出天意,人理难度量。
所幸言不朽,与世为文章。
赍此复何恨,私淑良不忘。
小郎出见我,问知雏凤凰。
他年起门户,尘滓濯秋阳。
世事几变灭,人生真黄粱。
置之不足道,感慨涕泪滂。
我行方有程,坟山空相望。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故去之地的怀念与渴望,以及对先贤李端叔的崇敬之情。开篇即以“东来已数月,弛担已渺茫”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遥远,诗人通过“犹喜灾患身,获登先生堂”表明尽管身处困顿,但能拜谒先贤遗像,心中有所慰藉。
接着,“肃衣拜遗像,依然双颊光”写出了对李端叔尊像的崇敬与仪式化的拜祭之举,那“双颊光”似乎象征着智慧和正义的光芒。紧接着,“宛若侍坐侧,妙语发天藏”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在心灵上与先贤对话的情景,那“妙语”如同天赐的宝藏。
中间部分“厄穷出天意,人理难度量”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人生困境的感慨,而“所幸言不朽,与世为文章”则是诗人对文学永恒价值的肯定和自我安慰。
后半部分,“赍此复何恨,私淑良不忘”表达了即使身处困境,也无需有太多遗憾,因为能保留先贤教诲便已是福分。而“小郎出见我,问知雏凤凰”则展示了诗人与年轻一代的交流,他们对未来和理想的追求如同初生的凤凰。
结尾部分,“他年起门户,尘滓濯秋阳。世事几变灭,人生真黄粱。”通过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人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人生,如同珍视稀有的美食。最后,“置之不足道,感慨涕泪滂。我行方有程,坟山空相望。”则是诗人的深切感慨和对未来旅途的展望,那“坟山空相望”仿佛预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茫茫人生之路。
不详
莱公英特姿,谭笑安社稷。
流离死穷荒,志士气益塞。
二苏翰墨仙,谪坠百蛮里。
弟兄对床眠,此意孤一世。
石桥步月公居后,橘井烹茶我在先。
炼丹垂老心犹健,怀橘当年事已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