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曾廷玉画竹

曾郎未老清如竹,高节翛然出尘俗。

风流堪继王子猷,城居宛若山阴曲。

道人清白掀脩眉,巾舄近托山中游。

锦胸吞吐嶰谷月,彩毫移得潇湘秋。

长枝潇洒美如玉,密叶?毵一庭绿。

拂月翻疑翡翠巢,倚云应借鸳鸯宿。

虚心劲直凌雪霜,异态向背仍低昂。

清风拂地玄鹤舞,太阴作雨苍龙翔。

初闻九疑湘水立,夜深瑶瑟英皇泣。

何似高堂五月寒,数竿犹带春烟湿。

又闻老逋守湖州,此筠价重珊瑚钩。

当时必待苏仙句,星斗堕地天人愁。

多君诗画爱奇绝,笔下蛟龙出溟渤。

明日苍江钓巨鳌,长枝好拂扶桑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阜所作,名为《题曾廷玉画竹》,是对画家曾廷玉所绘之竹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高洁、风雅以及画家技艺的精湛。

诗的开头“曾郎未老清如竹”,以“清如竹”来形容曾廷玉的年轻而高洁,暗示其人品与画艺的纯净。接着“高节翛然出尘俗”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超凡脱俗,象征着画家作品的不凡境界。

“风流堪继王子猷,城居宛若山阴曲”将画家的画作比作王子猷(晋代名士)的风流雅致,同时暗示画中的竹林仿佛是山阴小径,充满了自然的韵味和诗意。

“道人清白掀脩眉,巾舄近托山中游”通过“道人”的形象,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清白与高洁,同时也暗示了画家在艺术创作中追求的精神境界。

“锦胸吞吐嶰谷月,彩毫移得潇湘秋”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画家的画作如同锦缎般绚丽,能够捕捉到嶰谷之月的神秘与潇湘之秋的宁静,展现出画家技艺的高超。

“长枝潇洒美如玉,密叶毵毵一庭绿”描绘了竹子的形态之美,长枝潇洒,绿叶繁茂,如同玉石一般珍贵。

“拂月翻疑翡翠巢,倚云应借鸳鸯宿”通过想象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竹子的生机与和谐之美,仿佛月光下的翠鸟巢穴,云层中的鸳鸯栖息之所。

“虚心劲直凌雪霜,异态向背仍低昂”赞扬了竹子坚韧不拔的品质,即使在严冬的雪霜中也能保持挺拔的姿态,展现出画家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清风拂地玄鹤舞,太阴作雨苍龙翔”描绘了竹林中的自然景象,清风拂过,玄鹤起舞,太阴降下雨水,苍龙飞翔,营造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

“初闻九疑湘水立,夜深瑶瑟英皇泣”引用了古代神话传说,象征着竹子与音乐、自然的和谐共处,增添了诗作的文化底蕴。

“何似高堂五月寒,数竿犹带春烟湿”表达了对竹子生命力的赞美,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里,几竿竹子依然带有春天的湿润感,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又闻老逋守湖州,此筠价重珊瑚钩”提到宋代诗人林逋对竹的喜爱,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价值与魅力。

“当时必待苏仙句,星斗堕地天人愁”引用了苏东坡的诗句,表达了对竹子与艺术结合的美好期待,以及对画家才能的高度评价。

“多君诗画爱奇绝,笔下蛟龙出溟渤”称赞画家的诗画作品独特而奇妙,如同蛟龙从大海中跃出,展现了画家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明日苍江钓巨鳌,长枝好拂扶桑日”最后两句预示着画家未来的创作前景,希望他能在艺术的海洋中继续探索,创作出更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不仅赞美了画家曾廷玉的高超技艺,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敬仰,以及对艺术创作无限可能的期待。

收录诗词(19)

王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刘先主三顾草庐图

火星匿辉三光翳,当时妖鬼移神器。

中山华胄左将军,仗钺西南伸大义。

南阳卧龙天下无,枉驾三顾风云趋。

草庐倾盖君臣际,鱼水同心契合初。

大将荆益分三杰,赤壁楼船烟烬灭。

汉中缵绪帝业成,青史煌煌载功烈。

关张龙虎皆殒身,直似中原仗老臣。

木牛转饷关中粟,甲马空思渭北尘。

渭兵十万扬威武,典午滑贼虎成鼠。

出师二表八阵图,耿耿孤忠照千古。

形式: 古风

落花叹

落花叹,花昔开时春满眼。

东邻西舍来看花,秉烛夜游作花伴。

韶光转眼瞬息间,残妆憔悴无人管。

落花叹,叹落花,花今衰老无容华。

当时把玩胜珠玉,今日抛弃成泥沙。

半飞半舞更展转,欲落未落犹回斜。

落花叹,叹花落,花怨东君情太薄。

收却园林锦绣机,吹惹莲台绿罗幕。

蜂蝶无情竟不来,桃李无言空寂寞。

形式: 古风

十六夜月

昨夜中秋节,长空月更圆。

庾亮有情重对酒,袁宏何事不回船。

碧波倒蘸山河影,下上琉璃秋万顷。

吴刚砍桂素娥惊,玉兔银蟾梦初醒。

玉宇琼楼镜里开,霓裳舞罢重徘徊。

三郎一去人间老,水点烟中海似杯。

形式: 古风

早秋寄箬溪故人

海上金风洗残暑,溪边黄叶飘四五。

故人教铎天一涯,迢递千峰隔秋渚。

昔年胶漆桑梓间,心比白鸥閒更閒。

一帆清兴波间月,千里离情海上山。

百壶鸡黍春风面,几度莼鲈忆乡县。

吟边晚岫叠云屏,醉里寒溪澄素练。

常怀太白对清樽,也识希夷望白云。

半帘潭影鱼双跃,一枕松阴鹤不群。

自惭流落临江曲,寂寞芸轩隔深竹。

遥待仙舟海上还,论文共剪西窗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