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这是一首充满了怀旧和哲思的诗篇,描述了诗人在岳阳楼上所见所感。"木叶下君山"一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秋景图:树叶纷飞,一片金黄,在空气中似乎能闻到那淡淡的秋香。
"空水漫漫"则展现了洞庭湖浩渺的水面,给人一种无垠的感觉。接着是"十分斟酒敛芳颜",诗人在这样的景色中沉醉其中,以酒为伴,不忘赏心悦目的风光,这里的“敛芳颜”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一句,透露出诗人的游子情怀,他不愿意像一般行旅者那样仓促离去,更不想听那令人心酸的《阳关三叠》。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流浪生涯的深刻感触。
"醉袖抚危栏"一句,描绘出诗人在楼上沉醉于美景之中的姿态,那“危栏”更添几分孤寂与凄凉。紧接着的"天淡云闲"则是对那份宁静心境最好的写照。
"何人此路得生还"这一句,带着一丝哲思,似乎在问世间谁能在这条道路上不留下痕迹?又或是在表达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则是对往昔岁月的一种召唤。夕阳西下,那份温暖和那份辉煌都已不再,但在心底深处,却仍旧留着对曾经辉煌的长安的思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曲美丽的怀古之歌,诗人通过对岳阳楼景色的描绘,抒写了自己的游子情怀和对往昔岁月的深刻缅怀。
不详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三湘迁客思悠哉。樽俎定常开。
云雨未消歌伴,山川忍对离杯。
他年来此,贤侯未去,忍话先回。
好在江南山色,恁时重上高台。
万里秋风吹鬓发,百年人事倚栏干。
知他落日能多少,偏照淮南几处山。
佳岭花光纷似雪,荔江波色绿于苔。
圣水山南莲萼辉,徘徊花下蝶双飞。
春风助我晨游兴,月上层峦照拂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