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荒村惟古木,薄暮上寒曛。

塞雁影几点,野鹓声一群。

故乡犹旅食,乱世自轻文。

怪杀巢边鹊,双双噪我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静谧的乡村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悟。

首句“荒村惟古木”,开篇即点明地点,荒凉的村庄中仅存几株古老的树木,营造出一种孤寂与沧桑感。接着,“薄暮上寒曛”描绘了傍晚时分,寒风中夕阳余晖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冷与萧瑟。

“塞雁影几点,野鹓声一群”两句,以“塞雁”和“野鹓”的形象,分别代表了远方与近处的声音,形成对比。塞雁,指的是北方边境的雁群,它们的影子在空中零星可见,象征着遥远与孤独;野鹓,则是田野间的一群鸟儿,它们的叫声成群结队,代表着近在咫尺的生机与热闹。这样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和谐,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故乡犹旅食,乱世自轻文”两句,诗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社会的反思之中。他提到自己虽身处异乡,仍怀有对故乡的思念,但又感叹于乱世中文学价值的被忽视。这两句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思乡之情,也反映了对社会动荡时期文化地位的担忧。

最后,“怪杀巢边鹊,双双噪我闻”一句,以巢边的喜鹊作为收尾,通过它们的叫声,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喜鹊的叫声通常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引发思绪、触动情感的媒介,反映了他对生活现状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32)

李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来山居庵

爱兹山气爽,兼访旧僧房。

不一秋林色,偏多晚稻香。

静禽安笑语,熟犬绕衣裳。

别后苍苍竹,窗前几个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夜入由里山

深山如积水,步步入空明。

月直松收影,霜寒雁失声。

峰容肃相向,涧韵远能迎。

如此清凉地,尘襟不肯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冬行感怀

忧人行语影,道路不知长。

冽栗寒气夜,峥嵘天色霜。

似僧无法眷,为客在家乡。

难慰一生志,易伤九回场。

山村门各闭,土囤牛亦藏。

自笑无归者,皇皇畛陌旁。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由里山夜步

独步空山晚色苍,月蹲峰顶客前当。

应声谷响如相答,倒影冈松几倍长。

林外白惊成水路,吟边清觉堕寒霜。

我来暂主閒风月,最是山僧热处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