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对月遣怀

皎皎明月光,盈盈浊水流。

明月照浊水,不鉴心中忧。

我昔委簪弁,逝言守园丘。

何期中愿乖,去去复远游。

岁月忽以变,山川成阻修。

沈绵骨欲朽,契阔意多愁。

回首望故乡,瓜田行可收。

丰歉常在念,颇为藿食谋。

去冬已饿殍,今春尚征求。

贫无甔石储,生计焉能休。

去住关百虑,进退徒夷犹。

惆怅孤明月,清光悬素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黄河对月遣怀》由明代诗人梁民相所作,通过描绘月下黄河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首句“皎皎明月光,盈盈浊水流”,开篇即以明月与浊流形成鲜明对比,月光皎洁明亮,而水流却浑浊不清,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外界环境的复杂。接着“明月照浊水,不鉴心中忧”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并不为外物所见,暗示了他内心的痛苦与外界的隔阂。

“我昔委簪弁,逝言守园丘”两句,回忆过去,表达了诗人曾经的志向与选择,或许是为了逃避现实的困扰,选择了归隐的生活。“何期中愿乖,去去复远游”则转折,指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不得不继续漂泊的命运。

“岁月忽以变,山川成阻修”描述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使得与故乡的联系变得艰难。“沈绵骨欲朽,契阔意多愁”表达了长时间的分离与思念带来的身心疲惫和忧郁。

“回首望故乡,瓜田行可收”一句,诗人回望故乡,虽然生活可能不如意,但依然心系故土,渴望回归。“丰歉常在念,颇为藿食谋”体现了对生活的实际考量,即使在困境中,也努力寻找生存之道。

“去冬已饿殍,今春尚征求”描绘了社会的动荡与贫困,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关注与忧虑。“贫无甔石储,生计焉能休”表达了在贫困中挣扎求生的无奈与艰辛。

最后,“去住关百虑,进退徒夷犹”表达了面对人生抉择时的犹豫与纠结。“惆怅孤明月,清光悬素秋”以月光的孤独与清冷,象征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哀愁,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现实以及内心世界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收录诗词(24)

梁民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淮阴侯

淮阴信人杰,徒步起侯王。

再战定燕齐,拓地开封疆。

是时投足间,楚汉相低昂。

永谢蒯生说,而乃婴祸芒。

虽解云梦缚,终罹儿女殃。

固陵失期日,祸胎已潜藏。

君后既如此,处身亦不臧。

智哉无嫌猜,独有张子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湖上望匡庐

方舟凌广湖,挂席南风驶。

湖水荡悠哉,东西旷涯涘。

匡庐之山何崔嵬,居然形势向湖开。

青天缥缈烟霞窟,白日照耀金银台。

延袤周遭五百里,诸峰矗矗干霄起。

牙错封提两郡雄,阴晴坐变千崖里。

瀑布常飞双白虹,东林早晚坐闻钟。

白莲池上今谁主,三笑溪边尚有踪。

其中幽胜难缕指,洞天福地应无比。

杖履真堪托此山,红尘趍走徒为尔。

平生几度此经过,梦想神游日已多。

未能长往空回首,杀杀山灵奈尔何。

形式: 古风

菩提树坐月

坛树郁苍苍,坛前月似霜。

随风闻飒沓,坐石弄辉光。

明镜观心净,青莲听漏长。

欲知烦暑尽,兹地本清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楼中晓望

清晨凝望处,缭绕自成围。

荔熟浑疑火,荷翻可作衣。

疏烟笼树浅,初日照林微。

坐听閒蝉噪,寥寥共息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