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袅袅茶烟飏小楼,楼头风月趣兼收。

寺钟韵远传清夜,坞竹声多报早秋。

半部诗篇宗白傅,一生心事肖黄州。

灯前重览南来信,绿绮频弹莫解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秋夜》由清代诗人林占梅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秋夜图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深邃,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首句“袅袅茶烟飏小楼”,以轻柔的茶烟起笔,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淡淡的忧愁氛围,仿佛是诗人内心的独白,缓缓飘散在夜空中。接着,“楼头风月趣兼收”一句,将视线从室内延伸至室外,风、月、楼头三者相映成趣,赋予了画面以动态美和情感色彩。

“寺钟韵远传清夜,坞竹声多报早秋。”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秋夜的意境。远处寺庙的钟声悠扬,穿越寂静的夜空,传递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沉思;而近处竹林中的声响,则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既有季节更替的自然之美,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半部诗篇宗白傅,一生心事肖黄州。”诗人自比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世称白傅)和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瞻,世称黄州),表达了自己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和自我认同。

最后,“灯前重览南来信,绿绮频弹莫解忧。”诗人独自坐在灯下,回顾南来的书信,弹奏着古琴(绿绮),试图在音乐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化解心中的忧愁。这一场景既充满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又蕴含着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寻求解脱的渴望。

整体而言,《秋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在复杂情感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的过程。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秋夜感旧作

秋风从西来,萧萧鸣纸阁。

百感忽然生,四顾叹离索。

忆我束发时,壮怀亦磊落。

买棹游江湖,走马入京洛。

文士交何、刘,侠客结朱、郭。

携酒上歌楼,挥金恣欢乐。

归来曾几时,家居渐落寞。

两鬓惊萧疏,一身苦羁缚。

已敝苏子貂,不舞羊公鹤。

负此七尺躯,铸就六州错。

安得请长缨,直扫单于幕。

射虎弯星弧,斩蛟拭霜锷。

已矣复何言,此想真虚作。

中夜起披衣,转觉鸡声恶。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秋游隙溪,饮草亭作

修篁簇簇连沙汀,秋色苍然来草亭。

岩云片片忽飞去,送到群峰入眼青。

杖头幸有百钱挂,村沽饮共桑麻话。

曲涧清泉鸣似琴,平林冷淡秋如画。

樽前畅饮杯复杯,陶然诗兴酒边来。

吟秋步入菊畦去,寒香插鬓笑颜开。

人生自古贵行乐,明朝还把游山约。

数声牧笛催人归,前村已上如钩月。

形式: 古风

甲寅八月望儿生,赋答诸亲友

鬓毛将见白,惭愧乍悬弧。

半老篁添笋,中年鹤哺雏。

谬褒池上凤,敢比掌中珠。

欲种儿孙福,心田是远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祉亭大姻翁以诗见贺,回叠原韵答谢

甲第钦前辈,诗书切后图。

窃符歌采苡,敢道梦怀珠。

公爱乌因屋,人传鹤引雏。

来年如再索,汤饼报悬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