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道人之玉山戏作两小诗送之(其一)

小雨敛尘芒屩轻,玉峰一点笠边明。

向来目尽鸟飞处,一锡今随只影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匀道人的僧侣在玉山的行踪,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物的和谐共存。首句“小雨敛尘芒屩轻”,描绘了细雨过后,空气清新,僧人穿着轻便的草鞋,踏着湿润的土地前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次句“玉峰一点笠边明”,则通过“玉峰”这一意象,将山峰的洁白与僧人头戴的斗笠相映成趣,斗笠上的光点仿佛是山峰的倒影,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诗意。

后两句“向来目尽鸟飞处,一锡今随只影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半句“向来目尽鸟飞处”,意味着在僧人的眼中,无论是高飞的鸟儿还是广阔的天空,都显得那么渺小和自由。后半句“一锡今随只影行”,则形象地描述了僧人手持锡杖,独自一人行走的情景,锡杖象征着他的修行工具,也寓意着他内心的坚定与孤独之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匀道人的形象,更传达了对自然与修行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22)

朱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匀道人之玉山戏作两小诗送之(其二)

道眼无尘万景随,沧江秋色入新诗。

归时人问江南好,只道君行到自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宿鹅湖寺和同行匀道人

人间狡兔开三窟,天上夜叉守九关。

欲伴衲僧林下住,会须石似此心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题廓见亭

危栏缥缈跨鸿濛,城郭溪山一览空。

何处更容君著眼,大千浑在六窗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梅花

春归幽谷转微和,已觉粘枝玉蕊多。

天女净香焚月下,相逢依约到无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