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韬光山楼

秋云飞尽秋山出,石梯百仞烟岚湿。

几经攀蹑到山楼,山僧一见如相识。

楼前澄泓水一洼,水中犹种金莲花。

香山居士题诗处,楼阁依然夕照斜。

佛火微微诸虑冷,风枝不动惟清磬。

去年春夜宿灵岩,夜色幽清同此境。

韬光泉,北峰巅,潺湲落枕畴能眠。

苍苍寒气三更天。

夜静山高人不到,一声月下闻虎啸。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孙琮的《夜宿韬光山楼》描绘了一幅秋日山行的画面。首句“秋云飞尽秋山出”,展现了秋意渐浓,云雾散去后山峦清晰可见的景象。接着,“石梯百仞烟岚湿”写出了山路陡峭,烟雾缭绕的环境,给人以攀登的艰辛感。

诗人登顶后,“山僧一见如相识”表达了与山中僧人的亲切相遇,暗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共鸣。楼前“澄泓水一洼,水中犹种金莲花”,描绘了静谧的池塘和盛开的莲花,增添了诗意的宁静。

“香山居士题诗处,楼阁依然夕照斜”则借香山居士(白居易)的典故,表达对历史文化的追忆,同时夕阳西下,更显楼阁的孤独与沧桑。

接下来的诗句转向夜晚,“佛火微微诸虑冷,风枝不动惟清磬”描绘了山中寺庙的寂静,只有微弱的佛火和清脆的磬声,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氛围。

最后,诗人回忆去年春夜在灵岩的经历,再次强调了山中的静谧与神秘,“韬光泉,北峰巅,潺湲落枕畴能眠”,以及深夜听到虎啸的惊心动魄,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展现出诗人对山林生活的深深热爱和独特体验。

收录诗词(13)

孙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姜西溟北归相值吴门即送其还四明

忆昔南湖杯酒歇,秋风秋雨人离别。

依稀光景二十年,啸吟梦断吴山月。

今春访旧来虎丘,偶到阊门一泊舟。

城门贳酒逢姜子,执手惊看雪满头。

雪满头兮犹未苦,闻说朝趋丞相府。

可怜燕许庙廊才,索米长安望烟火。

相君罢政宾客散,客亦南归返乡县。

春风茂苑喜重逢,殷勤话旧堪三叹。

劝君不如归故山,读书依旧掩柴关。

风尘几许纷华子,转眼亦复非朱颜。

嗟我年华过半百,诗酒溪山还莫逆。

四明山水是君家,憾不相随挂帆席。

形式: 古风

慈航道人金正希先生女辛巳春同侄阆客入黄山扫蘖庵和尚塔相见云谷赋此赠之

忆昔南都沦覆日,金公忠烈间世出。

崎岖入闽慨熊公,国脉犹思延万一。

天意亡明势莫回,残生皈命维摩诘。

南渡文山有故乡,北征子美无家室。

一瓢一钵返江南,三峰得法华山律。

花宫今日蘖庵师,丹陛前朝司谏秩。

华山圆寂葬黄山,争光日月金公匹。

我游黄山至云谷,铁夫留我方丈宿。

松间忽到两肩舆,一是老尼一儒服。

自言金姓阆客名,奉姑扫塔黄山行。

姑受蘖庵亲付嘱,言之未尽涕泗倾。

太史正希是我祖,隐士静思是我父。

我父垂髫遭乱离,我祖捐躯报故主。

祖有女兮年十九,迸泪深闺携弟手。

惊传余胤破巢搜,负弟仓皇窜林薮。

兢兢形迹恐人知,祝发团茅苦相守。

天下承平弟长成,归理家园为娶妇。

弟复生儿喜可知,莫谓偷生惭杵臼。

金熊先约成秦晋,兵燹存亡断音信。

蘖庵即是我姑翁,往劫沈灰休更讯。

人生苦海叹茫茫,超登彼岸藉慈航。

慈航道人翁所命,了却三生梦一场。

今年我姑七十八,参破石头知路滑。

父悲早世未酬恩,惜我青衫难振刷。

听罢君言心感切,君家大义成贞节。

须眉当日愧元戎,忍把忠良看渫血。

愿君保此黄发期,光昭青史皇天知。

形式: 古风

夜宿白鹤观

仙观知何代,长洲古苑东。

抱琴非旧约,清梦许谁同。

破壁流春雨,残书湿夜风。

黄冠饶静致,近日返崆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东塔寺同顾司马晚饭

下马城东寺,衔杯夕照亭。

参军须尚紫,骑省鬓无青。

厨夜停斋鼓,溪风动塔铃。

老僧犹识我,此地昔曾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