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韵寄谊叟

识君童牙中,岂止论半面。

虽同万顷山,经年不相见。

平生草头露,蚌月跳珠转。

永怀终夜不成眠,但见突兀游霄殿。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用韵寄谊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识君童牙中,岂止论半面”,以“童牙”比喻初识时的青涩与单纯,表达出诗人与友人初次相遇时的青葱岁月,不仅仅是简单的相识,而是心灵上的深刻交流。接着,“虽同万顷山,经年不相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友情比作连绵不绝的山脉,虽然身处其中,却因时间的流逝而难以相见,形象地描绘了长久分别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平生草头露,蚌月跳珠转”两句,将人生的短暂与易逝比作草尖上的露水,以及蚌壳内月光的闪烁,生动地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隐含着对友情珍贵性的强调。

最后,“永怀终夜不成眠,但见突兀游霄殿”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以至于整夜难眠,只能在梦中见到友人仿佛遨游于云霄宫殿之中。这一句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也寄托了诗人对于未来相聚的期待与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任价玉馆东园十题.涵月亭

亭外物清旷,人间多热恼。

夜晴登此亭,水月相媚皓。

多君心镜空,光明写怀抱。

凭谁持此意,举似寒山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任价玉馆东园十题.览秀亭

尚记登临时,风日初盎盎。

忽惊无边春,登我眉睫上。

情欢鸟声乐,意适游丝放。

我非连眉郎,搜诗聊植杖。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任价玉馆东园十题.四可亭

四注开野亭,面面可人意。

我来俯危栏,蹇傲成纵倚。

应接迷向背,转顾风掠耳。

邻寺一声钟,墟落孤烟起。

形式: 古风

任价玉馆东园十题.第一轩

名园富家致,此轩冠群目。

槛次状元红,窗横尊者竹。

坐客定无双,试茶谷帘绿。

愿闻圣谛义,飞辩横麈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