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岩图歌为李秋曹威作

乌尔何来,尔胡不向朱门大第啄粱粟,又胡不向荒郊败冢饱肠肉。

胡为祇向苍苍之林,幽幽之山。

乱石荦确,飞泉潺湲。

萧凉幽阒人世不争处,尔乃乌乌哑哑下上于其间。

尔亦不畏羽林弹,尔亦不接行人丸。

尔亦不坐秦氏桂,尔亦不萃曾参冠。

飞飞不出此山里,朝飞向日晡飞还。

巢中老乌毕逋尾,一年生有八九子。

子出望子归,得食声则喜。

嗟尔乌,尔昔初作黄口雏,张口待食为尔心力痡。

今乃羽翼成长,群飞叫呼。尔今反哺,尔乐何只且。

林之深兮翳不疏,山之娟兮腴不枯。

下有一人脩然臞,平生慕乌爱乌而敬乌。

效乌反哺乌不孤,听我歌作乌岩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乌鸦为题,描绘了乌鸦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以及人类对其行为的理解与模仿。诗人通过对比乌鸦在不同环境下的选择,表达了对乌鸦智慧和亲情的赞美。

首先,诗中提到乌鸦为何不选择在富贵人家或荒郊败冢觅食,而是栖息在幽静的山林之中。这种选择反映了乌鸦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接着,诗人描述了乌鸦在山林中的生活场景,如乱石间流淌的泉水、幽静的山谷,以及乌鸦在其中的活动。这一部分展现了乌鸦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以及它们在复杂环境中寻找食物的智慧。

随后,诗中提到乌鸦不受外界干扰,无论是军事行动还是行人的猎杀,都未影响到它们的生活。这体现了乌鸦对危险的适应能力和对生存本能的坚持。

再者,诗人通过“秦氏桂”和“曾参冠”的比喻,暗示了乌鸦不受世俗名利的诱惑,保持了内心的纯净和平静。这不仅是对乌鸦品质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身品格的期许。

最后,诗中提到了一个人物——李秋曹威,他不仅喜爱乌鸦,更效仿乌鸦的反哺行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通过“修然臞”(形容其身形瘦削但精神饱满)和“慕乌爱乌而敬乌”,表达了对乌鸦美德的崇敬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乌鸦的生活智慧、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题李南涧啖荔图(其一)

岭南吏隐足清娱,亲与仙人解绛襦。

前有东坡后南涧,他年合作两髯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题李南涧啖荔图(其二)

枝头风露饱璚浆,不瞰酸甜瞰色香。

白足蛮童唱天半,摘来应胜黑衣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李南涧啖荔图(其三)

我最清馋不自由,何年真作海南游。

多公更访炎州桂,此味还当进一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又题其曝书图(其一)

积秩晴窗偶一开,手披鱼粉出秦灰。

愿分太古九枝日,更曝胸中万卷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