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香子(其二)

煮茗提壶花畔。修竹梧桐葱茜。

平添童子二三人,顿觉春光满。

境不别仙凡,童叟无须辨。

待他青鬓尽如银,定卜河清见。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画面。诗人坐在花丛旁,煮茶提壶,周围是修长的竹子和梧桐树,它们的翠绿与花朵相映成趣,显得生机盎然。诗人感到春意盎然,因为增添了几个孩童,他们的活泼使得整个环境更加充满活力。诗人强调,这里的氛围不分仙凡,无论是儿童还是老人,都能感受到这份恬静与和谐。

诗人进一步设想,当自己年华老去,两鬓斑白如银时,仍然期待着一个清澈见底的未来,寓意着对美好理想的坚守和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整体上,这首诗以日常琐事为载体,寄寓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205)

高燮(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减兰.姚叟虞琴为我写山庐好词意,作梅兰各一枝,以小词报之

开函一笑。写得梅兰双绝妙。我不如公。

只爱狸奴玩意同。老人眉寿。兼问宛如无恙否。

一样堪夸。闻说娘儿字小花。

形式:

望江南.李次公将往福州,余以望江南拙词一册为贻,次公并索赠言,因即填此调一阕媵之

闽中好,此去合题诗。

极乐岩前应极乐,相思岭上可相思。函札莫迟迟。

形式:

菩萨蛮.戊子浴佛日,怀超社第三次集同人于玉皇道院,余未有诗,以小词记之

荐樱佳节风初暖。苍茫怀古难排遣。院静似萧辰。

相偕十二人。澡身尘垢去。尽是同心侣。

愿乞佛恩慈。肝肠洗涤时。

形式:

十六字令(其一)题孙绮芬绮芬浪墨

芬。好语如珠粒粒匀。推敲定,风雨闭闲门。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