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童山四章(其四)

周览苦纡折,还登叠翠楼。

纵目鲜遗景,奇观能毕收。

白日涵大照,清爽横高秋。

明山东赴江,蜿蜒争上流。

远海北茫昧,势与苍烟浮。

控顾信雄杰,慷慨生浩愁。

排空安有翮,联袂太白游。

回瞰入山路,风淡云夷犹。

峰平树如荠,塔静铃语幽。

间樵濯虹涧,飞鸟下龙湫。

仙根不可招,日暮难久留。

行将觅舆返,身世真浮沤。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历天童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先,诗人通过“周览苦纡折,还登叠翠楼”两句,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曲折与艰辛,以及最终到达山顶时的喜悦与放松。叠翠楼作为观景点,让诗人得以俯瞰四周景色,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接着,“纵目鲜遗景,奇观能毕收”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赞叹,认为所有的美景都尽收眼底,没有遗漏。接下来的几句“白日涵大照,清爽横高秋”,描绘了阳光普照、空气清新、秋意盎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开阔的氛围。

“明山东赴江,蜿蜒争上流”描述了山脉连绵不绝,仿佛要与江水汇合,形成蜿蜒曲折的景观。而“远海北茫昧,势与苍烟浮”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视线延伸至遥远的海面,与天空中的苍茫烟雾相接,展现出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象。

“控顾信雄杰,慷慨生浩愁”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景色时内心的激动与感慨,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短暂的忧思。接下来的“排空安有翮,联袂太白游”则是借用了李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飞翔、与伟大人物同行的愿望。

最后,“回瞰入山路,风淡云夷犹”描绘了诗人从高处俯瞰山间小路,感受到风轻云淡的宁静。而“峰平树如荠,塔静铃语幽”则通过对比平缓的山峰与茂密的树木,以及静谧的佛塔与悠扬的铃声,营造了一种和谐与安宁的氛围。

“间樵濯虹涧,飞鸟下龙湫”描述了山中樵夫在清澈的溪水中洗涤,飞鸟在瀑布旁自由翱翔的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仙根不可招,日暮难久留”表达了诗人虽然向往仙境,但终归要面对现实,无法长久停留。最后一句“行将觅舆返,身世真浮沤”总结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虚幻的深刻感悟,暗示了他即将离开此地,回归平凡的生活,但内心仍会怀念这次难得的自然之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童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望海楼饯王允安还庐江

为君置酒鳌山顶,与君携手登崔嵬。

明朝离别不相见,一饮须尽三百杯。

伤君饥寒剩诗卷,奇骨兀奡黄金台。

不逢王公加拂拭,坐令衣帽生尘埃。

我亦频年不得志,笯鸿困缚排风翅。

语少千秋下笔难,眼无知己狂歌易。

酒楼三月桃花红,珠帘卷入江南峰。

相逢买醉证肝胆,各怜年少皆蒿蓬。

惊人殊态出山鬼,啸风唫雨时相同。

谁使此乐尽今日,当筵把臂生凄恻。

金杯掷碎泪不枯,起坐阑干看海色。

海云不动天风高,炎波黤惨蓬壶遥。

遏胸愁愤千万斛,相与激荡成波涛。

神虬喷雪珍珠碎,烛龙跃日珊瑚摇。

变幻纵横生指顾,何况风波在世路。

扬帆涉险信所难,引马回头不如去。

手持玉酌王郎前,吾辈岂为儿女怜?

愿君此去勿他往,金庭奇奥多神仙。

朱菌芬蒀紫茸腻,饵之可以还华颜。

他时我登此山上,手招白凤骑翩跹。

淩虚排翩下九华,芙蓉拂袖飘苍烟。

与君共寻王子晋,月明迟我浮槎巅。

形式: 古风

疏岚

疏岚出奇秀,匼匝青琅玕。

天风调竽瑟,回翔双紫鸾。

敛襟淡相对,露气洒薄寒。

干霄信有望,贞素隐且安。

何当携玉琴,夜坐明月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野兴二章(其一)

禾蔬散平陌,青碧交因温。

畅遂得生理,向日何欣欣。

息餐悦农牧,三五成野群。

脱笠挂牛角,仰面看行云。

机适道无竞,地幽天自淳。

羲皇尚可作,我当就耕耘。

形式: 古风

野兴二章(其二)

山南自村落,柴门相依排。

炊烟起蠕蠕,苍然成午霾。

霃霃眩山影,恍惚山雨来。

因风飘渐薄,山翠微微开。

幻象喜无着,廓然放我怀。

移神就飞鸟,往复与之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