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驹为故资政忠惠韩公所作的挽词之一,通过描绘中山守的风流形象和其离世后的哀悼之情,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仰。
首联“籍甚中山守,风流世有人”,开篇即点明了中山守的名声显赫,其风流倜傥的形象在世间广为人知。这里不仅赞美了中山守的个人魅力,也暗示了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颔联“猎围边月晓,筵蹋塞花春”则以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中山守的生活情趣和豪迈气概。边月晓时的猎场追逐,与春日里宴席上的踏花行乐,两幅画面相互映衬,既体现了中山守的英勇与豪放,又展现了其生活中的浪漫与雅致。
颈联“金絮盟犹在,灰钉事已新”转而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金絮盟象征着过去的承诺或约定,如今虽仍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已成过往,新的事物正在发生。这一联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变迁相结合,深化了主题。
尾联“使公长卧护,何地起胡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与希望其灵魂得以安宁的愿望。如果中山守能够永远安息,那么世界将不再有纷争与战乱,一片和平景象。这一联寄托了对逝者无尽的哀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对中山守生前事迹的描绘和对其离世后影响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情悼念,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