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昨岁闻孤啭,绿阴山院行。
今朝寝斋雨,重听独含情。
西涧多乔木,何为亦到城。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闻晚莺时在围城中》描绘了诗人对春日晚莺鸣叫的深深感触。首句“昨岁闻孤啭”,回忆起去年听到的孤独的莺鸣,可能唤起了诗人对往昔宁静生活的怀念。接着,“绿阴山院行”暗示那时是在山间庭院中漫步,环境清幽。
“今朝寝斋雨”转而写到当前情境,诗人身处围城之中,听着同样的莺声,但心境却大不相同,多了份愁绪和孤寂。“重听独含情”表达了诗人此刻独自品味这份声音中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又有身陷困境的感慨。
最后两句“西涧多乔木,何为亦到城”,诗人疑惑为何这原本栖息在野外的乔木边的溪涧莺声,此刻也飘入了城市的围城之内。这不仅是对自然与城市交融的疑问,也是对人生际遇无常的感叹。
整首诗通过对比今昔,以晚莺为媒介,展现了诗人从乡村到围城的心路历程,寓情于景,富有深意。
不详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
夕同山蕣落,午并海榴燃。
幽馥流珍簟,鲜辉照藻筵。
群芳已谢赏,孤植转成怜。
楚服新裁得,吴筒旧制成。
圆应问荇菜,密欲翳莲茎。
声中乱雨至,阴下一鱼行。
桂棹还思折,江南日暮情。
晴粉朝英坠,凉琼夏叶舒。
鸟啼高树早,蟾转薄疏虚。
朱弦未荐曲,彤管屡题诗。
坐恐销华泽,商吹起前除。
越女游未去,越兵嗟已来。
青山旧溪上,无复见楼台。
过客空惆怅,荷花秋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