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喻歌(其三)

前行看后行,齐著铁裲裆。前头看后头,齐著铁?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企喻歌(其三)”为题,虽无明确的作者和具体朝代标注,但根据内容风格判断,应属于隋代作品。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手法,描绘了一幅行军队伍整齐划一、装备精良的画面。

首句“前行看后行”,描绘了队伍中前排士兵观察后排士兵的情景,体现了军队纪律严明、行动有序的特点。接着,“齐著铁裲裆”一句,通过“铁裲裆”这一军事装备的描述,展现了士兵们装备的坚固与统一,暗示了军队的强大与准备充分。

第二句“前头看后头”,继续描绘了队伍整体的协调性,强调了士兵们在行动中的相互照应与配合。而“齐著铁?矛”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统一感,通过“铁?矛”这一武器的描述,不仅表现了武器的锋利与士兵的战斗准备,也象征着军队的战斗力和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军队的纪律严明、装备精良以及士兵之间的默契配合,是对古代军队风貌的一种艺术化再现。

收录诗词(706)

无名氏(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琅琊王歌辞(其二)

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

阳春二三月,单衫绣裲裆。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琅琊王歌辞(其三)

东山看西水,水流盘石间。

公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

形式: 乐府曲辞

琅琊王歌辞(其四)

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

鹿鸣思长章,愁人思故乡。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琅琊王歌辞(其五)

长安十二门,光门最妍雅。

渭水从垄来,浮游渭桥下。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