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湘(其九)

青恐峰峦尽,红愁木叶多。

鱼梁争截水,浣女乱穿荷。

雨气含黄日,霞光激素波。

虚无瑶瑟响,怅望是湘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湘江上的一幅生动画面,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峦、树木、水流、渔人、浣女、雨气、霞光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湘江景象。

首句“青恐峰峦尽”,以“青”字点出山峦的翠绿之色,同时“恐”字表达了对山峦消失的忧虑,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接着,“红愁木叶多”一句,通过“红”与“愁”字的结合,不仅描绘了秋叶的红艳,更赋予了它们一种愁绪,暗示季节的更迭和时光的流逝。

“鱼梁争截水,浣女乱穿荷”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渔民在水中捕鱼的情景以及浣衣女子在荷塘中穿梭的画面,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间烟火味。

“雨气含黄日,霞光激素波”则将自然界的光影变幻展现得淋漓尽致。雨后的阳光透过云层,呈现出温暖而柔和的黄色,与波光粼粼的水面相互映衬,霞光与水波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最后,“虚无瑶瑟响,怅望是湘娥”两句,借用了瑶瑟(古代的一种乐器)的虚无之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念。湘娥,据传是湘水女神,此处借指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湘江两岸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过去的追忆,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浮湘(其十)

江至长沙阔,湖将岳麓浮。

茫茫迷五渚,隐隐见双洲。

才子伤卑湿,骚人怨早秋。

熊湘高阁在,欲上写离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浮湘(其十一)

戍亭纤月上,吹角断行舟。

葭菼风多夕,潇湘水易秋。

天开洞庭口,波捲岳阳楼。

帝子此离别,微茫一片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浮湘(其十二)

高高天岳出,雨后白云多。

望与衡山似,愁如秋色何。

人家连碧树,禹迹在寒萝。

忆访莓苔字,年时鼓棹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浮湘(其十三)

水清鱼不少,一路有罾塘。

山映涟漪绿,日含烟雨黄。

人为今屈子,地是古中湘。

兰芷亦青草,如何独有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