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苏耽井的回忆与对竹院摘橘场景的细腻描绘。开篇“郴阳犹记苏耽井”,以苏耽井为引子,勾起对往昔的回忆,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情感氛围。“书后空题应物诗”则暗示了诗人曾在某次书写之后,留下了一首应景之作,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接着,“屋角数枝垂熟日,人家同饮过来时”两句,通过具体的景象描写,展现了丰收季节的温馨画面,人们在屋角的橘树下共享果实,其乐融融。这种生活化的场景,不仅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也蕴含着诗人对简单而真实生活的向往。
“清霜尤美还经眼,噀雾微酸不上眉”进一步描绘了摘橘时的环境与感受。清霜之美,虽是寒冷的象征,却也映衬出橘子的诱人色泽;而噀雾微酸,则是橘子新鲜口感的生动写照,既表现了橘子的美味,也暗示了诗人对这一瞬间美好体验的珍惜。
最后,“竹院未饶仙老胜,洞庭何似玉溪湄”两句,将话题转向竹院与洞庭湖,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竹院摘橘场景的特别喜爱,认为它甚至超过了传说中的仙境和美丽的玉溪岸边。这种情感的升华,不仅加深了对眼前景象的喜爱,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情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简单生活真谛的追求,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