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过北山高祖大夫坟庵见盆芝

我祖藏北山,昔尝产紫芝。

庵以此得名,且将二百期。

耳闻非目接,至老心犹疑。

一朝地阐灵,枯槁生神奇。

晔晔根干间,挺秀分三枝。

采者不善护,犹惜其一遗。

移置盆盎中,赪黄互相辉。

岂殊子闻韶,不图乐至斯。

第嗟鲁获麟,所出非其时。

吾年已如此,斯祥将奚为。

独思避世士,商岭其在兹。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的祖先曾隐居北山,那里曾生长过紫色的灵芝。
山中的庵因此得名,且已有两百年的历史。
虽然耳闻其事,但亲眼未见,直到老去仍心存疑惑。
有一天,那地方显现出灵异,枯木竟生出神奇的生机。
光彩照人的根干间,三枝挺拔秀丽。
即使采摘的人不够细心保护,也还是珍惜地保留了一些。
将它们移到盆中,红黄相映,如同美玉。
这难道不像孔子听到《韶》乐,未曾料到快乐能如此深沉。
只可惜像鲁国捕获麒麟那样,时机不对。
如今我已年迈,这样的祥瑞又有什么用呢。
我独自思考,想要像避世的隐士一样,商岭或许就是我的归宿。

注释

北山:祖先隐居的地方。
紫芝:象征吉祥的紫色灵芝。
二百期:指庵的历史悠久。
耳闻:听说。
心犹疑:心中仍有疑问。
地阐灵:地气显现灵异。
枯槁:形容植物枯萎。
赪黄:红色和黄色。
子闻韶:孔子听《韶》乐的故事。
鲁获麟:鲁国出现麒麟的典故,比喻罕见的好事。
斯祥:这样的吉祥之事。
避世士:不愿与世俗交往的隐士。
商岭:地名,可能指作者向往的隐居之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老庙宇中紫芝生长的景象,通过对自然奇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传说和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

诗人首先提到祖先曾在北山发现紫芝,这种仙草不仅使庵名声大噪,而且有着两百年的历史。然而,即便耳闻过往的传说,到了老年,心中仍旧存疑。这一切直至某一天,地面突然裂开,枯木间竟生出神奇之物。紫芝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挺秀,它们分成三枝,在根干交织处闪耀着不凡的气息。

诗人对于采摘者未能善加保护而感到惋惜,即便只剩一株也不忍心丢弃。最终将其移植于盆中,与其他黄色植物相互辉映,显得分外妖娆。这景象让诗人联想到了岂姬的故事,虽然她听闻韶乐而不求长寿,但诗人自己并未期待这样的奇遇。

接着,诗人提到鲁国的获麟之瑞,这种祥瑞往往不是在其应有的时刻出现。面对如此景象,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的年纪已经相当高龄,对于这份祥瑞,也只能感叹命运弄人。

最后,诗人独自思考着那些避世的士人,他们或许会选择在商岭这样的地方隐居。这里,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现实的逃离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历史、自然、个人命运以及时代变迁的一系列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05)

卫宗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霅和石山

扁舟汎清霅,游屐遍层峦。

幽讨离家久,新吟借客看。

槐阴风转夏,梅子雨留寒。

不谓浮云迹,烦君上笔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立春出郊风急有作

意行出郊坰,迎春二之日。

不闻条风鸣,但见朔风急。

朔风何太严,厉物无洪纤。

时方尚发育,岂汝当行权。

试与东皇说,燠寒宜按节。

一气鼓至和,要令无夭阏。

我老值途穷,荷锸今为农。

但愿五时若,鼓腹歌豳风。

形式: 古风

立秋喜雨

炎炎老火烧太空,熏灼万类势欲镕。

高田幅裂稼已腐,低壤釜沸禾生虫。

金蛇飞走天鼓震,须臾散灭茫无踪。

火轮烈烈扬炽焰,夜镜炯炯摩青铜。

老夫望岁甚田叟,恨无神术驱群龙。

平明披衣视云气,雾霭四合何冥濛。

沾濡俄顷遂滂沛,奔腾浩瀚犹崩洪。

雨珠雨玉何足贵,雨菽雨粟亦有穷。

涓流膏润入秉穗,穰穰九谷苞其中。

良畴何啻万万顷,一稔囷栉过崇墉。

溢为欢声沸比屋,洗空愁叹苏三农。

亦知诚感斯响答,古佛之一真圆通。

嗟吾年来生计荡,殆若枯叶随飘风。

瓯窭污邪不应祷,冻饿真与穷民同。

继今甘霔愿时有,鼓腹击壤歌年丰。

形式: 古风

立秋喜雨

天心本至仁,生意岂有息。

粤从书夏五,甘霔绝点滴。

凉风自西来,时送中夜湿。

田腹泯龟文,屋角挂龙骨。

我稷与我黍,实颖而实栗。

屡丰固难望,一饱或可必。

岂惟曾孙庾,如坻亦如栉。

滞穗不敛穧,可续穷民食。

但虞耗鼠雀,尤恐资螟螣。

愿减汉民租,少裕东南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