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诗一章美韩侯也侯宰无锡多善政复以捍禦有功遂升州守之秩行且有日乡人王昶会予京师能具谈侯德予辱知遇尤深弗得归预攀辕之列敬用次第昶言赋成长诗五十韵使邑人歌之窃比甘棠之咏云耳

有客黄昏来寓邸,扣门吴语知乡里。

肃容升堂再拜馀,袖出平安书一纸。

上言间阔苦忧思,下叙寒温询动止。

灯前鸡黍款客尝,品味无兼嗟客里。

酒酣询访悉乡闾,祗说韩侯政声美。

自从侯初下车日,务敦朴厚消浮靡。

劝民衣食务农桑,游食咸驱业耘耔。

西风阡陌凉雨晴,黍稷盈畴光薿薿。

日斜村巷归牛羊,霜老园林熟梨柿。

每岁春秋社祭馀,亲率吾民行饮礼。

推崇有德尊高年,一一酒行躬拜跽。

宾主从容酬献间,观感人人良有启。

时因公暇入庠舍,左右琴书坐凭几。

诸生济济趋上堂,问难执经穷至理。

遂致吾乡孝弟风,敦睦夐非他邑比。

纵有凶顽亦革面,讼庭罕见施鞭捶。

岂独强梁化柔顺,坐使妖魑绝淫祀。

寸心既正天弗违,雨旸任意如颐指。

事神治民各尽心,实以一廉先律已。

处心宽仁复明恕,皎若日星清似水。

况复尤长捍禦功,文武全才孰能拟。

象纬今年示灾变,天兵抵阙除奸宄。

雄师百万才渡淮,败卒南奔散如蚁。

却来州县事劫掠,行旅道边相枕死。

顿使前时革面徒,旧恶乘风亦群起。

白昼挥戈肆仇杀,阖室连村遭破燬。

圣皇戡乱已登极,如日行空正天纪。

诏书驰布宣至仁,此辈猖狂犹未已。

侯言我职当字民,涂炭吾民能坐视。

协谋僚寀集吏卒,爰整戈矛张弓矢。

奋身鼓勇当众先,尽获渠魁磔诸市。

从此居民始贴席,老稚欣欣免惊徙。

且今无恙共相见,不得我侯安得尔。

事定侯来达上闻,奏功特启宸衷喜。

锡赉荣颁品秩尊,县令乔迁州刺史。

只今催上去有期,无计攀留嗟失恃。

徒切甘棠去后思,抚字情亲恩浃髓。

我闻客言兴叹嗟,始信学优才可仕。

忆予前岁初还家,旧业荒芜没荆杞。

亦曾修刺谒侯堂,一见下阶蒙倒屣。

谬承奖谕勉前修,不以孤寒辄相鄙。

迩来别侯已三载,雅论洋洋犹在耳。

会侯来京我入蜀,彼此参商乃如是。

感侯知我情更深,听客之言良有以。

古云郎官应列宿,益信斯言非谬矣。

百里民心有休戚,政关令佐人臧否。

嗟我韩侯能惠民,政声足与龚黄齿。

愿言守令皆韩侯,尧舜吾民立堪俟。

侯当此去不再留,发轫青云自兹始。

客还为我深致辞,攀饯无繇身绊此。

山斗区区景仰情,作诗颂侯烦送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对明代无锡知县韩侯的赞美,通过一位乡人的口述,详细描绘了韩侯在任期间的种种善政和抵御外敌的功绩。诗中不仅赞扬了韩侯的政治才能,还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韩侯在地方治理上的诸多善政,包括鼓励朴实厚道、推动农业生产、消除奢侈浪费、劝导百姓从事农耕等,这些措施使得当地社会风气得到改善,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诗中还特别提到了韩侯亲自参与地方祭祀活动,尊老爱幼,弘扬孝悌之道,使得乡风淳朴,邻里和睦。

其次,诗中描述了韩侯在面对外来侵扰时的英勇表现,他不仅亲自率领军队抵御敌人,还成功地平定了叛乱,保护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事迹展现了韩侯的军事才能和对国家的忠诚。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韩侯即将升迁的不舍之情,以及对他的政治理念和治理能力的高度评价。诗中将韩侯与古代贤臣龚遂、黄霸相提并论,认为他的政绩足以与这些历史上的名臣媲美,表达了对韩侯的深切敬仰和对未来他所任职地区发展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韩侯作为地方官员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韩侯的深厚情感和对地方治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69)

王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驸马公命写枯木复戏题于上

历尽冰霜甘老朽,不作娇柔效花柳。

夜撼风声鸟雀惊,凉生月影蛟龙走。

嗟予好奇成画图,墨痕犹带烟模糊。

寄言匠石勿相顾,未必良材眼底无。

形式: 古风

写墨葡萄

香墨浓翻研池汁,眼前零落秋云湿。

曾看月上海天高,水冷骊龙抱珠蛰。

何当酿得酒如川,日醉北窗高枕眠。

底羡凉州二千石,题诗日寄瀛洲仙。

形式: 古风

题胡学士从叔祖母曹氏死节卷

此身所托惟良人,良人云亡安用身。

未逐生前与偕老,宜从地下长相亲。

事关生死岂不犬,心全节义惟其仁。

贞魂虽远愈不灭,铭文炳焕留坚珉。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青云轩为项御史题

君家高轩绝尘歊,知君逸气长飘飘。

谢却山中白云侣,来寻天上青云交。

蛟龙相从作霖雨,雕鹗每共摩晴霄。

丈夫如此真自快,好将志业崇昌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