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去年春旱种不移,后来虽雨那及时。

至今田野有菜色,麦熟未救民啼饥。

今年雨泽知时好,出水秧针随处早。

晴无十日雨辄随,雨及一犁日还杲。

天心一念本好生,去年今年何爱憎。

古来藏室五千字,每叹凶年由大兵。

祇今崆峒才小熟,沟壑未苏犹五六。

兵端倚伏讵可量,且愿藩篱谨西蜀。

形式: 古风

翻译

去年春天干旱无法种植,即使后来下雨也未能及时补救。
至今田地仍显荒芜,麦子熟了也无法解除百姓的饥饿。
今年雨水适时,插秧工作早早开始。
天气晴朗少有十日,一旦下雨就紧接而来,雨停后太阳又立刻出现。
上天的心意本是爱护生命,为何去年和今年会有爱憎之别。
自古以来,五千字的藏书常被战乱所毁,人们常常感叹祸患源于战争。
如今崆峒地区收成尚可,但沟壑之地仍未恢复生机,仍有五六成的困境。
战争的起落难以预料,只希望边境安宁,尤其是西部的蜀地。

注释

春旱:春季干旱。
移:移栽。
及时:适时、及时。
菜色:形容因缺乏营养而脸色苍白。
麦熟:麦子成熟。
雨泽:雨水充足。
秧针:插秧的幼苗。
晴无十日:连续晴天超过十天。
杲:明亮,阳光充足。
天心:上天的心意。
爱憎:喜爱与厌恶。
藏室:藏书之处。
大兵:大规模的战争。
崆峒:地名,此处指部分地区。
沟壑:山谷、沟壑。
兵端:战争的开端。
藩篱:比喻边境或屏障。
谨:谨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岳珂的《喜雨》,通过对去年和今年雨水情况的对比,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切。首联描述了去年春旱导致作物未能及时种植,即使后来下雨也未能补救,田间仍有菜色,百姓仍饱受饥饿之苦。颔联则转而写今年雨水适时,插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但天气变化无常,晴雨交替,显示出农事的不易。

颈联诗人感慨天意善变,看似关心生灵,但自然灾害频发,如大兵戈带来的战乱,使得丰收难以保障。尾联提到目前虽然崆峒地区作物初熟,但沟壑之地仍未完全复苏,战事的威胁仍然存在,他希望边境能够安宁,加强防御。

整首诗以农民的疾苦为切入点,寓言深刻,反映出诗人对民生的关注以及对和平的期盼。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富文忠出身帖赞

其温而惠,有青州救荒之意。

其劲而竦,有北庭抗议之勇。

其湍而直,有镇抚百度之绩。萃是三德,发为遗墨。

盖静而正者公之心,而用而变者公之迹。

端委搢绅,言孚意亲。我思若人,古社稷臣。

形式:

智永千文真草帖赞

兴嗣次韵成一家,作者更书遍河沙。

几年真草分正葩,变现要作千体誇。

谁知笔椽出袈裟,如摧犀角抽龙牙。

墨池摹仿纷天华,尚想字母真摩耶。

形式: 押[麻]韵

曾丞相临平帖赞

书尺之作趋简便,情之所托斯可见。

志虽少贬言犹婉,体虽少拙敬犹简。

堂堂相国缁衣彦,明哲自将亦通愿。

竦然述赞览遗卷,我欲以之参世变。

形式:

曾宣靖类见帖赞

公在嘉祐,辅政受遗如毕公高,勋烈堂堂,奉同而隮也。

公在治平,清净画一如曹相国,德心休休,比规之随也。

公在熙宁,功成身退如裴中令,寿隽番考,乐以全其归也。

帖字宛然,既庄而复奇也。

周密无间,笔法繇此推也。

予得而藏,尚可以想麒麟之英姿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