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名为《寄晁以道》。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晁以道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学问的共同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学问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首句“朝辞陉山清,暮宿赖水绿”描绘了清晨离开清幽的陉山,夜晚在碧绿的赖水边歇息的情景,寓意着旅程的开始与结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晁以道之间友谊的深厚,如同这山水一般长久而清澈。
接着,“往来百里间,得此意已足”表达了诗人对这段旅程的满足感,即使只是百里的距离,也足以感受到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心灵的契合。
“吾人少如愿,夫子更绝俗”则进一步强调了晁以道的与众不同,他的高洁品质和超凡脱俗的气质让诗人感到敬仰。
“闭门观易象,未用伤局促”表明晁以道在学问上的专注与深思,他通过研读《易经》来寻求智慧,而不是被世俗的束缚所困扰。
“使我三日留,共此一室独”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晁以道长时间相处的愿望,他们可以在一间屋子里共同探讨学问,享受宁静的时光。
接下来的几句“皎如岭头月,凛若霜后竹”使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晁以道的品格,月光皎洁、竹子坚韧,以此赞美晁以道的高尚品质和坚定意志。
“欲为斯文寿,以作学者福”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晁以道的努力,为学术界带来更多的贡献,为学者们带来福祉。
“洛阳佳少年,抚事多恸哭”则提到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年轻人因时局动荡而悲伤的情景,与晁以道的平静与专注形成对比。
“此其于圣学,何异狗尾续”批评了一些人对圣学的浅薄理解,将之比作狗尾续貂,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正领悟圣学精髓的人。
最后,“宁知草玄翁,万事不挂目”赞扬了晁以道的淡泊名利,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他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深湛而雅澹,亦不在反覆”总结了晁以道的个性特点,即深沉而不失雅致,淡泊而不失明智,这种性格使他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能够保持自我。
“吾祖早闻道,晚与夫子熟”表达了诗人对晁以道的尊敬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与晁以道相识较晚的遗憾。
“相期千载外,未得一世伏”表达了诗人与晁以道对未来长久合作的期待,尽管目前还未能实现。
“渫山窜鼯鼬,晚日度鸿鹄”描绘了自然界中的景象,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晁以道高远志向的隐喻。
“谁能从公游,岁月如转烛”表达了诗人对晁以道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希望更多人能追随晁以道的脚步,珍惜时间,追求真知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与晁以道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学问、人生和时间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