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六人同舟赴省举

陈李张黄苏与周,更添徐子分相投。

竹林风月连三郡,北宿光芒聚一舟。

作者定知同议论,争臣顿是合谋猷。

胸中各有平津策,此去知谁作状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陈、李、张、黄、苏与周,又加上徐子志趣相投。
竹林清风明月相连通三个郡,北斗星的光辉汇聚在一条船上。
作者想必有共同的见解和主张,他们像争臣一样协力筹划.
每个人心中都有治国良策,这次离去不知谁会成为佼佼者。

注释

陈:指人名,这里泛指。
李:人名,同上。
张:人名,同上。
黄:人名,同上。
苏:人名,同上。
周:人名,同上。
徐子:另一位人物。
竹林:隐士聚会的地方。
北宿:指北斗七星。
光芒:光辉。
议论:见解和主张。
谋猷:筹划,策略。
平津策:治国良策。
状头:佼佼者,领先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遹所作的《赋六人同舟赴省举》,通过对陈、李、张、黄、苏、周以及自己七人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志同道合、才情出众的形象。"竹林风月连三郡"一句,借用竹林七贤的典故,象征他们的友谊深厚,如同竹林中的清风明月,跨越了三个行政区。"北宿光芒聚一舟"则比喻他们的才华如同北斗星的光辉,汇聚在同一条航船上,准备共同追求科举功名。

诗中提到的"议论"和"谋猷",暗示了他们不仅才情出众,而且有着共同的政治见解和策略。"胸中各有平津策"表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治国方略,而"此去知谁作状头"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不确定谁能在这次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状元。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朋友们的才情和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科举考试结果的期待和竞争的紧张感。

收录诗词(2)

徐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绿珠渡

早出绿萝村,晚过绿珠渡。

日落白州城,草荒梁女墓。

江水流古今,滔滔不相顾。

今人不见古时人,依旧青山路如故。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杨柳

阴阴垂柳乱蝉嘶,柳外娇莺自在啼。

心事太平山色好,开轩坐到日沈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牵牛花

红蓼黄花取次秋,篱笆处处碧牵牛。

风烟入眼俱成趣,祇恨田家岁薄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和陈襄岩老堂

大老富诗书,不烦耕与渔。

岩同傅说筑,人学仲尼居。

静性观三极,穷神味六虚。

欲知休复意,仁义是蘧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