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坡得贝叶梵文无量寿经将施诸西湖灵峰寺法藏书来徵诗

兰台漆书成劫烬,竹简徒闻发汲郡。

大秦羊皮韧而泽,海外流传亦已仅。

祇园之树森贝多,诸佛成道尝摩挲。

异种来从阿耨达,高柯不减必钵罗。

写经功德虔释子,彼方初未有侧理。

传模梵本礼牟尼,芦为不律叶为纸。

华严字母义蕴深,宛转能该一切音。

写成诵习托忒语,海潮音遍旃檀林。

灵文次第来中土,翻经台开互编组。

流支罗什各润色,诸家定本或异诂。

初祖西来辟上乘,埽除文字说传镫。

竞依高座证密谛,谁向珠林溯结绳。

梦坡居士今摩诘,雅爱聪琴与殊蜜。

驻足时闻檐葡香,宝盖飞来照丈室。

忽从异域得元殊,不啻汉史藏壶卢。

秘箧携来有耶舍,真诠译出须昙谟。

灵峰连麓呼猿洞,梅花弹彻听三弄。

护持大藏庋高阁,珍斯梵夹荐法供。

金牛湖上参金仙,宝光应烛兜率天。

山中老宿慎保守,好与龙泓补旧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庞鸿书的诗《周梦坡得贝叶梵文无量寿经将施诸西湖灵峰寺法藏书来徵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文化瑰宝交流与传播的图景。诗人首先提及兰台的漆书毁于战火,竹简仅存于汲郡,对比之下,大秦的羊皮书坚韧且光泽,海外流传稀少,显得弥足珍贵。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佛教圣地祇园的贝多树,暗示了佛法的深远影响。

诗人描述了梵文经典从异域传来,如阿耨达的异种,书写在芦苇和树叶上,体现出早期翻译的艰辛。华严字母的深奥含义被悉心诵习,宛如海潮音般响彻旃檀林。这些经典逐渐传入中土,经过罗什等大师的润色和诠释,形成多种版本,既有高深的密谛,也有对原始经典的追溯。

诗中提到的“梦坡居士”即周梦坡,他酷爱音乐与佛法,其雅致情怀在檐下葡萄香中得以体现。诗人感叹周梦坡从异域得到的贝叶梵文经书如同汉史般珍贵,秘藏于耶舍,期待真诠被译出。灵峰寺的猿洞回荡着佛乐,梵夹成为法藏的供养,象征佛法的庄严。

最后,诗人呼吁山中长老谨慎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照亮兜率天,弥补历史的缺失,与西湖金牛湖的金仙寺相映生辉。整首诗寓含了对古代文化交流的敬仰,以及对佛法传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7)

庞鸿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城南渔隐送春诗

陈宫玉树倏歌残,怕见飞花阵作团。

满院阴浓谁是主,一池波皱讵无干。

频将风信从头数,漫与星娥冷眼看。

稚笋篱根勤护惜,犹应日日报平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吴兴刘翰贻以新刊雪桥诗话寄赠作此答谢

《河岳英灵》炳日星,百年坛坫有遗型。

鸡林声价谁重问,收拾都归野史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题王幼霞秋暮怀人图图为某君寄江总栖霞寺断碑作

凉蟾窥户天雨霜,草木黄落雁南翔。

所思远道不可见,何以遗我球琳琅。

南朝令仆儿戏耳,文字翩翩差可喜。

缺碑盘木昔所嗟,丹青不渝今复尔。

忆昨将车钟阜侧,过江名士多于鲫。

酒酣说剑无留行,念君纵横埽破墨。

严飙飒飒违清尊,芰荷落尽风漪痕。

青山一发江南路,我亦凄神虞道园。

形式: 古风

题黄山谷三游洞题名(其一)

涪翁西行五十一,我今五十学随缘。

风中鸿雁重来集,过眼江山九百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