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妆.忆梅

倩魂低颤水,阑干影、惊被冻云封。

正湘妃蛟脊,偷描淡妩,海仙凤尾,遣探芳丛。

悄吟处,敲诗红烛冷,酹酒碧尊空。

竹里春愁,暗蟾悽惋,苔边秋梦,病鹤惺忪。

湖桥分锦路,销凝久,画角吹怨东风。

曾伴斜楼倚笛,窄径扶筇。

又日暮天寒,窗前翠袖,曲终人远,江上青峰。

纵有何郎词笔,别后都慵。

形式:

鉴赏

这首《内家妆·忆梅》是清末近现代初词人易顺鼎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幅梅的意象和词人的内心世界。开篇“倩魂低颤水”形象地写出梅花如倩影般在寒水中摇曳,带有一种幽静而凄美的意境。接下来,“阑干影、惊被冻云封”则描绘了梅影在寒冷冬夜中被云雾遮掩的景象,更显其孤独与清冷。

“湘妃蛟脊,偷描淡妩,海仙凤尾,遣探芳丛”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梅花比作湘妃的秀美背影和海仙的轻盈尾羽,展现出梅花的淡雅与娇媚。词人通过“悄吟处,敲诗红烛冷,酹酒碧尊空”表达了对梅花的深深眷恋,以及独自品酌的寂寥。

“竹里春愁,暗蟾悽惋,苔边秋梦,病鹤惺忪”进一步渲染了词人心中的愁绪,借竹、月、苔和病鹤的形象抒发了深深的哀愁。下片“湖桥分锦路,销凝久,画角吹怨东风”描绘了词人在湖边长路的徘徊,以及听到号角声时的哀怨,暗示了离别的伤感。

“曾伴斜楼倚笛,窄径扶筇”回忆起往昔与梅花相伴的时光,如今只能独自倚杖,倍增凄凉。“又日暮天寒,窗前翠袖,曲终人远,江上青峰”描绘了傍晚时分,窗外翠袖女子的身影渐行渐远,江上的青峰则象征着词人内心的孤寂和远方的思念。

最后,“纵有何郎词笔,别后都慵”表达了即使有才情如何郎,词人也因离别后的失落而提不起写作的兴致,流露出深深的哀婉之情。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词人对梅花的深情厚意和自身的孤寂落寞。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江城梅花引.用陈西麓原韵

筝篷殢雨夜萧萧。带归潮。送兰桡。

一角红楼,吹断紫云箫。

绣被焚香心事懒,愁不语,剪春灯,梦影飘。

知侬魂从何处销。吟鸾天际招。

恨也恨也眉间恨,付与谁描。

长使相思,短是可怜宵。

自别江南才几日,春又到,水边亭,花外桥。

形式: 押[萧]韵

卖花声

竹外一枝斜。凉透纹纱。晓风吹梦堕天涯。

输与胎仙眠未醒,抱月偎霞。芳讯到林家。

幽思偏赊。南楼倚笛鬓先华。

解道暗香疏影句,不负梅花。

形式:

双头莲.除夕靖州作

马足鸡声,便忘却人间,悤悤甲子。灯亭爆市。

向暗里唤醒,倦游心事。

闲对绿酒红炉,正霜寒如水。还料是。

梦醒江南,梅花夜深无睡。

算只骚客多情,向尊前犹恋,冷吟滋味。花明柳脆。

怕从此不肯,伴侬憔悴。

漫把一箭年芳,付天涯孤骑。凭检理。

半箧红词,春愁又起。

形式:

相见欢

水亭残雪连空。月如弓。添个骑驴人在冻云中。

吹玉笛。落瑶砌。又悤悤。只有梅花全不忆东风。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