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董玚的《宝月台次憨山老人梦游集韵(其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暮山万叠翠烟含”,以傍晚时分山峦叠嶂,被淡淡的青烟笼罩,展现出山色的深邃与朦胧之美。"翠烟含"三字,形象地传达出暮霭中山色的韵味。
第二句“此夕登楼意渺然”,诗人此刻登高望远,心情悠然自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思绪。“渺然”一词,既描绘了视野的开阔,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旷远之情。
接下来,“兀坐四更方吐月”,诗人独自静坐,直至深夜四更时分,明月才缓缓升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这句诗通过时间的推移,强调了诗人等待月出的专注和耐心。
最后一句“有人松下唤渔船”,在寂静的夜晚,松林深处传来呼唤渔船的声音,打破了静寂,也给画面增添了一份人间烟火气。这可能是渔夫归来,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短暂联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登楼赏月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深沉与超脱,以及对平凡生活的淡淡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