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挽尽溪流沮洳浑,幽人昼卧懒开门。
诸邻鹅鸭顿亡赖,一夕鱼虾无半存。
及此焦枯方有祷,从而暴殄岂堪论。
清漪绿竹城南路,回首吾庐正断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开篇“挽尽溪流沮洳浑”展示了隐者对周遭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溪水被挽留得曲折蜿蜒,显示出一种安静而又有些许混浊的状态。这与下文中人的懒散生活相呼应,透露出一股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幽人昼卧懒开门”则直接表达了隐者的生活态度,他沉醉于自己的小世界,不为世事所扰。这与古代文人常说的“高隐”理念相契合,表现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和自我精神世界的充实。
接下来的“诸邻鹅鸭顿亡赖,一夕鱼虾无半存”则描绘了隐者生活中的某种困窘状态。邻里的家禽家畜失去了,夜里连鱼虾这样的食物也难以得到,这反映出隐者的生活并不丰裕,但他依然选择这份清贫。
“及此焦枯方有祷,从而暴殄岂堪论”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某种无奈和不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隐喻着自己内心的不平和忧虑,但这种情感并未发展为激烈的情绪,而是停留在一种沉思之中。
最后,“清漪绿竹城南路,回首吾庐正断魂”则是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一种赞美。诗人在此描述了他居住的城南路边,那里的清泉和绿竹营造出一片静谧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是诗人心灵深处的一种寄托和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平衡态度,以及他在自我选择的道路上所表现出的超然与坚守。
不详
徙倚长桥上,时难得此游。
水光迎目动,帆影上天浮。
不见鸱夷子,须烦顾虎头。
今年闰八月,好好醉中秋。
檐屋排空阔,薰风眺晚晴。
閒云连树碧,白鸟破烟明。
世乱思君子,身危仗友生。
秪应今夜月,解识故乡情。
已过平山又谷林,登高能赋兴何深。
群峰雪后皆浮玉,万竹风前亦碎金。
尚喜日闻黄屋信,可堪时动白头吟。
载游不为壶觞事,携取君家绿绮琴。
孤烟落日对衔杯,此观人间亦伟哉。
树色远从江浦合,潮声低咽海门回。
衣冠喜有承平气,宾客惭无赋咏才。
城阙郁葱人望幸,五云将拥翠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