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登南城楼有感兼怀荀前川》由明代诗人卢楠所作,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象,抒发了深沉的情感与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首句“独上高楼四望明”,开篇即点明诗人独自登上高楼,视野开阔,心境清明,为全诗奠定了孤独而豁达的情感基调。接着,“海天愁色起纵横”一句,以“愁色”二字,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广阔天地相融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感慨。
“黄云不断飞孤雁,杀气遥连偃月城。”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思绪。黄云翻滚,孤雁飞翔,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而“杀气遥连偃月城”,则借偃月城(古代军事要塞)的意象,暗喻战争的阴霾,以及诗人对历史沧桑和战乱的深深忧虑。
“未讶健儿能陷虏,早闻白羽尚徵兵。”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英勇将士的敬仰与对战争的复杂看法。一方面,他赞美了勇猛的战士,认为他们能够深入敌境,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能力;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即使在和平时期,征兵的号角也未曾停息,预示着潜在的危机与不安。
最后,“封侯知有荀公达,好向中朝事请缨。”诗人引用了历史上的荀公达(即荀彧,东汉末年著名谋士),表达了自己渴望效仿先贤,为国家效力的愿望。这里的“请缨”典出《汉书》,原指请求领受军中重任,后泛指请求参与国家大事,体现了诗人积极入世、报效国家的精神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登楼远眺的场景,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历史反思与理想追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