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翠竹如屏,浅山如画。小池面、危桥一跨。
著棕亭临水,宛然郊野。竹篱茅舍。
好是天寒,倍添幽雅。正雪意、垂垂欲下。
更朦胧月影,弄明初夜。梅花动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风光图。开篇“翠竹如屏,浅山如画”两句,通过将翠绿的竹子比作屏障,将浅缓的小山比作精美的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厚情感。紧接着,“小池面、危桥一跨”则是从静态到动态的转换,通过小巧的池塘和微妙的危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著棕亭临水,宛然郊野”中,“著棕”指的是用棕竹搭建的亭子,而“宛然郊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随后的“竹篱茅舍”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通过竹编成的围栏和茅草屋顶,再现出一幅宁静、自然的乡村图景。
“好是天寒,倍添幽雅”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严冬之中独有的清幽气氛的喜爱。紧接的是“正雪意、垂垂欲下”,则是在描绘即将降临的雪花,这种悬念和期待为诗境增添了一份神秘。
最后,“更朦胧月影,弄明初夜。梅花动也。”中,“更朦胧月影”表达了对柔和月光的享受,而“弄明初夜”则是在描绘夜幕初降时分的宁静。最终,“梅花动也”点出了冬日里独自开放的梅花,既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也是这幅画面中的一抹亮色。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和对季节特征的捕捉,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深厚的情感。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在严冬之际,对幽雅、宁静氛围的独到领悟。
不详
梅子著花当献寿。得得天工,有意还知否。
教在岁寒霜雪后。长年不羡松筠茂。
莫厌杯深歌舞奏。约略丝纶,正是来时候。
富贵明年公自有。天香宫烛黄封酒。
鼓吹东方天欲晓。打彻伊州,梅柳都开了。
尽道鄞江春许早。使君未到春先到。
号令只凭花信报。旗垒精明,家世临淮妙。
遥想明年元夕好。玉人更著华灯照。
逼砌筠窗围小院。日照花枝,疏影重重见。
金鸭无风香自暖。腊寒才比春寒浅。
昼景温温烘笔砚。闲把安西,六纸都临遍。
茗碗不禁幽梦远。鹊来唤起斜阳晚。
碧玉槎丫金粟小。山路惊秋老。
倒倚湿寒烟,似怯秋风,阁泪啼清晓。
铜壶冷浸宜深窈。人试新妆巧。
云鬓一枝斜,小阁幽窗,是处都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