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自陪台旆到洋川,两载优游汉水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和随行队伍一同前往洋川的经历,以及在洋川度过的两年时光。洋川之行充满了悠闲与乐趣,诗人置身于汉水之畔,享受着宁静与美好的生活。
“自陪台旆到洋川”,开篇点明了旅程的起点与目的地,诗人与随行队伍一同出发,最终抵达了洋川。这里的“台旆”指的是官府的仪仗队,体现了诗人作为官员的身份与地位。
“两载优游汉水边”,接着描述了诗人在此地度过的两年时光。在这期间,他能够悠然自得地漫步于汉水之畔,享受着自然风光带来的宁静与惬意。这里的“优游”一词,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洋川之行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迁徙,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旅行,让诗人得以远离尘嚣,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体验到了生活的另一面。
不详
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后周时,赠侍中。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两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订两卷,合成四卷
王粲南游后,年年事转新。
应无故国梦,谁怨武陵春。
信杳愁归雁,书成问去人。
中心不可寄,绿水与红尘。
怀才非独步,驱马出荆州。
亲老未归去,路长何处游。
鸟啼云梦晓,叶落洞庭秋。
襟抱谁相问,西风吹客愁。
满眼水吾土,征轮尚远游。
田园虚自废,禾黍美□秋。
日暮乌犹返,风高云自收。
因循不归去,歧路犹何求。
终日走歧路,唯君守草堂。
重来身若旧,相见话偏长。
夜半四邻静,雨馀群木香。
不能同此住,名利自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