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高公无忌的深切怀念与感慨。首联“晚景桑榆方见用,秋霜蒲柳已先凋”以自然景象比喻人生,晚景喻晚年,桑榆指日落时分太阳照射在桑树和榆树上的景象,象征人生的最后阶段;而秋霜蒲柳则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蒲柳是容易凋零的植物,这里暗喻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生命之于时间的有限性。
颔联“虞兮命矣甘为土,鲤也天乎竟不苗”运用了两个典故。虞兮,即项羽的爱姬虞姬,此处借指高公无忌;“命矣甘为土”表达了对高公无忌命运的同情与无奈,暗示其最终归于尘土。鲤也天乎竟不苗,则出自《左传》,原意是指孔子的儿子孔鲤没有成为贤才,这里借指高公无忌未能成就一番事业或留下后继之人,表达了对其才能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的遗憾。
颈联“奇祸一门曾未见,旅魂万里若为招”进一步抒发了对高公无忌遭遇不幸的同情。奇祸,意指突如其来的灾难或不幸;“曾未见”强调这种不幸之深重,让人始料未及。旅魂,指游荡的灵魂,这里用来形容高公无忌离世后的孤独与漂泊感;“万里若为招”,表达了对如何召唤其灵魂的困惑与无奈,体现了对逝者的深深思念与哀悼。
尾联“伤心此地鸾栖棘,不见抟风上九霄”以鸾鸟栖息棘木,无法展翅高飞,比喻高公无忌在世时未能实现宏图大志,表达了对他的惋惜之情。鸾鸟常被视为吉祥之物,栖息于棘木则显得处境艰难,难以展翅高飞,象征着高公无忌未能在政治或事业上达到预期的高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深刻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生命短暂、命运多舛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