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

吴越天下富,京畿游侠乡。

陇亩尽膏腴,第宅皆侯王。

世言苏湖熟,沾丐及四方。

自我来石门,触目何凄凉。

清晨开务门,有酒谁复尝。

累累挈妻子,汲汲求糟糠。

父老称近年,十载尝九荒。

聚落成丘墟,少壮争逃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吴越之地财富丰厚,这里是京城的游侠之乡。
田地肥沃如膏脂,府邸显赫似侯王。
世人常说苏州湖州丰收,饥民饱受其惠直到四方。
自从我来到石门,所见景象无比凄凉。
清晨打开政务之门,有酒却无人品尝。
人们携妻带子,急切寻找粗劣的食物。
父老们说近年来,十年里九年闹饥荒。
村庄变为废墟,年轻人争相逃离家乡。

注释

吴越:古代中国地区名,这里指富裕地区。
京畿:京城附近地区。
膏腴:肥沃的土地。
第宅:府邸,住宅。
苏湖熟:指苏州、湖州一带的粮食丰收。
沾丐:受惠于丰收的人,这里指饥民。
石门:具体地点,可能是一个地方名。
务门:政务或管理事务的大门。
糟糠:粗劣的食物。
丘墟:废墟,荒芜之地。
少壮:年轻人。
逃亡:逃离家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吴越地区繁华背后的贫困景象。首句“吴越天下富”与“陇亩尽膏腴,第宅皆侯王”展现了昔日的富庶和权贵之气。然而,“苏湖熟,沾丐及四方”暗示丰收并未惠及所有人,反而使得乞讨者四散。

诗人黄干以个人视角进入石门后,感叹眼前的凄凉:“自我来石门,触目何凄凉。”他看到清晨开门时,人们为生计忙碌,连酒都无人品尝,携家带口寻找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累累”、“汲汲”二字形象地刻画出人们的艰辛与急切。

接着,诗人揭示了当地的社会问题:“父老称近年,十载尝九荒。”连续十年的饥荒使得村庄变为废墟,年轻人纷纷逃离家乡。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节描绘,揭示了社会不公和民生疾苦,表达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深深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收录诗词(82)

黄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和实之喜雨呈正之

苦海渺无涯,火宅常自焚。

青衫不疗饥,白首非工文。

勉策疲驽姿,舍己为人耘。

造物真小儿,苦乐胡不均。

突如四月时,梅雨成炎蒸。

安得玉烛调,一晦复一明。

中夜忽自悟,感慨若有神。

有名汝不趋,有利汝不奔。

独与迂阔友,卜邻向东屯。

燕坐想羲皇,浩歌发商声。

床头有浊醪,啸咏聊自倾。

又如苦旱中,一雨涧壑盈。

草木回春姿,万象皆更新。

君今东屯成,拙寝复几兴。

我亦侧西流,草阁时共凭。

长想千载上,依依耦耕人。

形式: 古风

刘正之宜楼四章(其四)

山以静故高,水以静故深。

福禄岂外求,万感皆人心。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刘正之宜楼四章(其三)

君家两宁馨,翠竹栖鸾凤。

筦簟燕新居,孔释复抱送。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送]韵

刘正之宜楼四章(其二)

屏山重回首,日暮起长思。

鸿雁来翩翩,共赋棠棣诗。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