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堂有何观,四时互兴歇。
万物随天根,东生复西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和靖州判官陈子从山水图十韵.山堂旷望》中的片段。诗人以山堂为视角,描绘了四季景色的变化,展现出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山堂有何观"开篇,引出对山堂周围景象的观察,"四时互兴歇"则强调了四季更替,各具特色。"万物随天根,东生复西灭"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世间万物遵循自然法则,生长消亡循环不已。整体上,此诗寓景于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理解,以及对生命轮回的哲思。
不详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散发避炎暑,炎暑苦相寻。
云何对大宾,不见汗沾襟。
泽气蒸前山,起自肤寸微。
竞看千丈瀑,不悟片云飞。
水月皆内景,入秋倍清晖。
世无善观者,滔滔吾谁归。
松竹贯寒暑,而梅时往来。
不知姤复意,随人谩徨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