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示子孙》由明代诗人王樵所作,旨在教导后辈们关于人生、道德与家风的重要性。诗中强调了勤奋读书、努力耕作、节俭生活、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以及珍惜时间等价值观。
首句“人生忌安逸”,开篇即点明了人生不应追求安逸,而是要通过努力获得成长。接着,“清时无幸民”则告诫人们即使在太平盛世,也不能依赖幸运,需自力更生。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士当勤读书,农当力耕耘”的道理,强调了知识与劳动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实益在勤俭,实修在天伦”指出勤勉与节俭能带来实际的好处,而维护家庭和谐则是真正的修行。诗人提醒人们,没有深厚的家庭关系基础,人们可能会忘记自己的根源。“慈父生孝子,孝子生慈孙”描绘了慈爱与孝顺的循环,强调了家族美德的传承。他进一步解释,这种慈孝并非简单的相互回报,而是源自深厚的家族根基。
“人有亲中贤,尊贤且亲亲”表明了尊敬贤者与亲近亲人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相辅相成。诗人认为,与贤者为伍能够引导家族成员走上正道。“禹不贵尺璧,而乃惜寸阴”引用大禹的故事,强调时间的价值远超过物质财富。通过对比夏朝君主太康的堕落,诗人警示过度享乐可能导致国家衰败。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物质条件有限,但内心充满对家族未来的期望和对子孙的教诲。他希望子孙能继承家族的美德,不要辜负他的教导。全诗以恳切的语气结束,充满了对后人的深切关怀和期望。
这首诗不仅是一份对子孙的教诲,也是对后世子孙的启示,强调了勤奋、节俭、孝顺、尊敬长辈以及珍惜时间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