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泗上楼

竟夜轰涛似鼓鼙,登楼水势与云齐。

百灵自掣龟山缫,万怪须然牛渚犀。

对此茫茫空禹迹,笑人寂寂有隋堤。

故乡东望扬州近,说到风波梦已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此诗《登泗上楼》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诗人夜晚登楼远眺时所见的壮丽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首句“竟夜轰涛似鼓鼙”,以“轰涛”比喻夜晚的波涛声如战鼓般震耳欲聋,生动地展现了水势之大,渲染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氛围。接着“登楼水势与云齐”一句,写出了诗人站在高楼上,眼前的水势仿佛与天边的云彩相接,展现出一幅壮观的自然画卷。

“百灵自掣龟山缫,万怪须然牛渚犀”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将龟山、牛渚等自然景观赋予了神秘色彩,仿佛有百灵在龟山上编织着自然的韵律,万怪在牛渚前闪烁着犀利的光芒,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想象力。

“对此茫茫空禹迹,笑人寂寂有隋堤”两句,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思。面对眼前的浩瀚景象,不禁让人想起古代治水的英雄大禹,而相比之下,后世的繁华与今日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一种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最后,“故乡东望扬州近,说到风波梦已迷”两句,诗人将思绪转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即使东望扬州,距离并不遥远,但心中的波澜却如同梦境一般难以清晰分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迷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个人情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泗州喜洪大从姑孰来

眙山枕洪泽,淮流势瀇滉。

压山十万户,枕席波声上。

水气裹爨烟,居民杂象罔。

推窗纳扬徐,披图验坟壤。

诡秘信莫穷,临览斯云广。

俯仰云涛间,太息成孤赏。

所思苦未遂,所苦忽复申。

轻装犯腥雨,长揖来故人。

故人青霞侣,嗜好昔所亲。

岩中易成别,游驾每同骋。

去岁江淮间,辗转如浮梗。

看山尽黟鄣,论水达汝颍。

各吐胸中奇,分扬出才境。

酣采君怒张,清气余薄领。

相乐傲行路,依依似形影。

濠州仲冬雪,置酒行别君。

参差归雁行,前后依斜曛。

梅开故园早,时复问酒樽。

相顾忽不乐,前路云将分。

余攀小山桂,尔访天门云。

从兹一失去,方嗟别离始。

何意马牛风,忽会东西水。

前日得君书,知君隔江住。

对酒歌青山,当筵舞白纻。

旧日同欢场,怜君独行处。

来时江北道,应落千棠梨。

春水久漶漫,将毋顿涂泥。

高骢为君秣,斗酒为君携。

洒扫湖上阁,放尔为雄词。

百怪待弹压,首者无支祈。

形式: 古风

偕稚存望洪泽湖有感

涛声入耳心所向,与君同家楚江上。

比年渴走尘埃间,见此洪流亦神王。

湖宽一面青嶂开,立久万仞高寒来。

水风吹衣日落去,石气荡魄云飘回。

远天黯惨湖变色,雁飞不度鸣何哀。

沈沦九鼎自太古,苍茫那见蠙珠吐。

浪静似响鲛人机,风便欲递冯夷鼓。

此时倒影动楼阁,咫尺已畏风雷作。

前驱青兕淮神过,长波砯岩大鱼跃。

得观如此将毋归,回头半湖森雨脚。

大陆浮沈且未休,吾侪身世将安托。

歌声如哭何处歌,沿山半州纯浸波。

庚辰奚仲不在世,呜呼奈汝歌者何。

形式: 古风

晓过滁州

四山过一雨,城门开绿阴。

角声起木杪,一散呕哑禽。

抱城水瀰瀰,过客驱车临。

犬吠不出郭,人烟多在林。

依依识熟路,了了悦方音。

客冬记经此,归路方骎骎。

雨雪迫徂态,所历无幽寻。

兹来春夏交,烟景何沈沈。

层楼隐叠巘,长云蔽遥岑。

最高知琅琊,翠色披满襟。

侧闻酿泉水,云可醒人心。

行伴苦相趣,凝望愁淫淫。

两度不一访,有愧兹邦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羹颉侯冢

掩釜何如栎釜来,区区恩怨事堪咍。

可知大度输臣叔,肯向军前乞一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