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驿

危峡束急湍,怪状拥滩路。

划然敞一门,石齿一一吐。

舂声响奔崖,人语出深树。

竹屋高连云,户户层巅露。

午峰接檐前,炊烟杂山雾。

居者如穴鼠,出若翻孤鹜。

作息烽火馀,星散屯野戍。

邮传今复增,力役连朝暮。

虽称阛阓民,无地谋生聚。

岸侧见樵苏,十九无完裤。

潜语问士居,苦役兼苦赋。

海上未厌兵,天远谁可诉?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水口驿的自然景观与社会现状,充满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首句“危峡束急湍,怪状拥滩路”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险峻峡谷中水流湍急、怪石嶙峋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壮丽而险恶的自然风光。接着,“划然敞一门,石齿一一吐”则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景象,仿佛在陡峭的山壁间突然敞开了一扇门,石缝间露出的石齿仿佛是大自然的牙齿,既惊险又震撼。

“舂声响奔崖,人语出深树”两句,通过声音的对比,展现了山谷中的宁静与喧嚣,舂米声回荡在峭壁之间,人声从密林深处传来,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接下来,“竹屋高连云,户户层巅露”描绘了竹屋高耸入云,每一户都仿佛隐藏在山巅之上的景象,体现了山区居民居住环境的独特性。

“午峰接檐前,炊烟杂山雾”则将时间与空间巧妙结合,午后的阳光照耀着山峰,炊烟与山雾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祥和的氛围。而“居者如穴鼠,出若翻孤鹜”则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山区居民生活的艰难与隐秘,如同住在洞穴中的老鼠,偶尔像孤鹜般飞出。

“作息烽火馀,星散屯野戍”进一步揭示了山区居民的生活状态,他们依靠烽火传递信息,生活分散在野外的哨所之中,充满着艰辛与孤独。最后,“邮传今复增,力役连朝暮”反映了社会对山区的开发与利用,尽管增加了交通设施,但人们仍需日夜劳作,生活压力并未减轻。

“虽称阛阓民,无地谋生聚”表达了对山区居民生存状况的同情与反思,尽管他们被称为市井之民,但实际上却难以聚集在一起,生活空间受限。而“岸侧见樵苏,十九无完裤”则直接揭示了山区居民衣食住行的困难,大部分人都穿着破旧衣物。

“潜语问士居,苦役兼苦赋”则通过与当地人的对话,展现了他们面对繁重的劳役和沉重的赋税时的无奈与痛苦。最后,“海上未厌兵,天远谁可诉?”表达了对战争不断、远方求助无门的忧虑与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深切关怀。整首诗通过对水口驿自然景观和社会现状的描绘,展现了清代山区人民生活的艰辛与社会的不公,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收录诗词(20)

孙蕙(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安宜行

安宜罹灾亦云酷,鱼龙竟夺农夫屋。

千寻巨浪漫荒塍,落日西风闻野哭。

水田一线才可耕,勘荒使者责长牧。

征粮下令严催科,不管贫家卖黄犊。

前年卖女叹伶仃,今年卖儿更孤独。

阿妻阿母还佣人,岂但医疮与剜肉。

牵牛出门牛不行,空腹哀鸣何觳觫!

低头语牛牛且前,官税差完免鞭扑。

我闻此语增叹吁,仰视皇天白日速。

呜呼贫家母妻子女无还期,谁能恋此卑官禄!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浚河行

黄河万里浪高举,贾让之谋世空许。

璧马于今不效灵,风涛簸荡连楼橹。

忆昔汉武通车书,朝臣建议开河渠。

开元以后置仓舍,平分河渭称赢馀。

汴宋营漕分四路,半作边储半国赋。

斗门高堰筑冈城,历险逾滩计生聚。

元人海运创伯颜,引汝绝济诚哉艰!

明初海运旋亦废,会通始筑河淮间。

年来漕渠失故道,百万金钱任侵冒。

督河使者妄庸人,不解河防气桀奡。

鞭挞小吏严程期,岂知畚锸皆疮痍。

县令陈情不得达,自矜白简吾能持。

柳下何曾畏三黜,百姓喧呼趋事疾。

一夜荒城走万人,两月之工六日毕。

安宜水涝原苦辛,力役谁复嗟劳人。

犹幸三代直道存吾民,呜呼犹幸三代直道存吾民!

形式: 古风

泊湘口二妃庙是潇湘二水会处

泛楫楚江曲,辍棹潇湘涯。

天水互澄廓,矧逢清秋时。

霜明沙渚净,露寒岸草滋。

芳蘅被长薄,修篁映素漪。

月华临夜空,青山窈多姿。

帝子渺何许,㛹娟远水湄。

逶靡回翠旌,仿佛骖文狸。

苍梧白云去,洞庭丹枫衰。

美人期不还,日落愁参差。

眷彼湘竹吟,踌躇有馀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游招隐山六洞

攀陟情忘疲,洞壑洵回邅。

朝阳开霏微,夕景映澄鲜。

菡萏不可见,白雀徒空传。

窈窕北牖室,演漾南华泉。

虚窦显向背,隐磴潜亘绵。

蔽亏欺日月,藏纳杳云烟。

削凿太华小,淡瀩神岛连。

偶然二仪创,遂夺万古妍。

寓真赏非一,寻异怀屡迁。

浩荡观物化,聊谢区中缘。

形式: 古风 押[先]韵